第75部分 (第1/4页)

梅兰妮在一旁听他这样说;十分奇怪;〃养珠不是没什么技术含量吗?〃过去;她回乡时;祖母家里忙时;她也要帮助殖贝。那活就是个熟能生巧的活;村里的十几岁的阿妹们都会做。

老农琢磨了一会儿〃技术含量〃;才道;〃东家奶奶的话说轻巧了。太湖自古就有养珠的;但是;现今却没几人能养成啊。〃

梅兰妮说道;〃你只管听梅朵的;包你轻轻松松养成。〃过去;梅家湾的养珠是支柱产业之一。

养珠就要先养蚌。三角蚌如果野生的;长的很慢。但是;在这个时代大的野生蚌还是很好捕捉的。殖珠一般在农历四月底;五月初最好。

养珠不难;准备工作却要做;首先要找樟蚕丝。樟蚕是一种野生吐丝昆虫;但是;在沿海地区;也有训养;这种蚕吃的叶子比较杂;但是以食樟叶的蚕丝最好;这种丝牢度强;是优质的钓渔丝;所以这种蚕又被称为渔丝蚕。南方水系发达;捕鱼捉蟹常用这种丝作网。太湖附近更是有人家专养樟蚕卖丝为生。

老农说;〃那樟丝比蚕丝都贵;一斤要一两五钱银。〃

那也得买;这叫投资。

说实话;梅兰妮并没有见过樟蚕丝。各种化纤产品如此发达后世;谁还会想到用樟蚕丝?

等老农把樟蚕丝买了后;梅兰妮见到这樟丝比家蚕丝要粗很多;颜色发灰黑。

梅朵可能也是第一次见到;她悄悄对梅兰妮讲;〃这丝可以做成肠线;南方人曾用它缝伤口。〃

用丝编网并不难;江南的女人大都心灵手巧。梅兰妮讲了原理;做了示范;家里的妇女们立刻就能心领神会;编的网比梅兰妮编的还要好。

老农精心的保存这些编好的网;总是唠唠叨叨的提醒着樟蚕丝价。弄得梅兰妮见了他彻底没了脾气。

赵阿婆已经找到感觉了;织得速度要快了很多;但是;一天象她这样也就只能织上一丈左右。梅兰妮想;农业时代的速度真是伤不起啊。

由她带着另两个村里的妇女;一起织。按照这个时代的布匹是四丈一匹;她们每人要织三;四天才能织出一匹。

梅兰妮计算着人工成本;真是很难赚到什么钱嘛。靠这样赚;一年也就一;两百的利润;怪不得很多地主都很节省。梅兰妮开始考虑动力问题了。

当梅兰妮把第一匹棉纱拿到陈步云跟前的时候;陈步云看了又看;并没有做声。

梅兰妮忍不住了;〃陈老板;你看这纱做帐幔可好?〃

陈步云说;〃好是好;可是;办丧事的人家;总归是少数啊。〃

怎么和办丧事搭了界;梅兰妮心想;〃我这纱是做蚊帐的。〃

陈步云道;〃除了寡妇;谁会用它来做蚊帐?〃

梅兰妮突然意识到她和这个时代之间的沟壑了。是啊;在这个时代谁会用白帐子?

梅兰妮对陈步云说;〃这只是样品;我还要后加工的;我想说的是其他颜色的这种棉纱布;做帐子有没有人要?〃

陈步云说;〃这种纱我是第一次看到;我们这里也帮别人做帐子;一般讲究点的人家用丝纱;丝纱轻盈;但透气没你这个好。丝纱的价钱是二两银子一匹;一般的;一匹纱够做一顶帐子了。你这纱是多少一匹?〃

梅兰妮参考了当时的中机布价;〃我这一匹是三百六十文。〃

陈步云点头道;〃这个价还算合理;如果;我从你这里进货;你给我二百五文可好?〃

二百五?梅兰妮心中大声的NO;〃三百三十。〃

〃二百七十。〃

〃三百。〃

〃好;就三百。〃陈步云说;〃眼下;我对这种网眼布做的帐子能不能卖出去;心里还没有底。〃

〃三百文我只能卖给你二十匹;以后;我就要按三百六十的价卖了;否则我就亏了。〃

陈步云说;〃那我们就说定了;你先卖两匹给我;我先做了帐子看看好不好卖。我们再定合同。〃

回到家里;梅兰妮对三胞胎讲了她和陈步云的谈判。

梅兰妮又点沮丧;〃这个生意做的;一年就一;两百的利润;讲起价来;陈步云可是寸步不让的。〃

楚源说;〃生意都是从小做起;一年一;两百两的利润在别人看来;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白帐子还不行;还得其他颜色的;一染了色;成本还得往上加;我这个生意真成了鸡肋了。〃

楚濂说;〃可以自己染印;成本低些。我可以帮你合成染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