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部分 (第1/4页)

地方买下了;梅兰妮等人在常保的陪同下逛了野潭子的周边。那地方已是灌木杂乱;野草横生;在野草中还能看见不少遗留的旧物;乌鸦被打扰了;飞起;呱呱的叫着;让人感到一股凄凉。在野草的深处;他们发现了一尊大石佛;几乎完好的坐在莲花座上;旁边还有几尊立着的的石菩萨。看来这里过去的确是石佛寺。

饭桌上;齐逸把常婶的话转述给了叶;屈二人听。那两人亲身经历过官兵的镇压;所以很有感触。

齐逸又讲了要建园子的事;他说;"咱家的园子就以这些遗迹为主;你们帮着把它们考证出来;比如石佛寺建于什么时候;毁于什么时候。石佛来自何方。到时候;咱们在这些遗迹旁立石板刻字一一说明。"

叶惟世和屈仪奉满口答应了。

保留遗迹;就是保留历史和见证。尽管后世有些人想美化英国法国侵入中国的事实;一座残缺的圆明园就能让那些人口里的'好意'破产。在徳国柏林最繁华的大街上;一直保留着二战轰炸过的废墟;就是要让子孙后代知道战争的残酷性。

185 客栈扩建

客栈的扩建工程当然不只是造园子。造园子只是其中一个很花钱的部分。

最重要的是要扩修从进士村到朝阳门这一公里长的路。这路原本就有;只是常年没有保养;有些坑哇;大车走起来很颠簸。而且;这路两边没有树木。在古代也许是为了防御的需要;因为谁也不会为攻城的那一方准备制造攻城武器的资源。

修路架桥原本是善事;可是在天子脚下做这事就有些忌讳。

要有一个妥当的理由。华家因为家中出了五个进士;为了感谢神灵的佑护;做些公众事业;这还是可以接受的。

其实;他们已经修了从通州到进士村的一部分路。通州到北京的交通是很繁忙的;虽然;这时候的通惠河还在使用;但是;这条河窄;漕运又繁忙;所以民间的运输还是走陆路的多。华家修好的那段路;行人觉的方便;京里也没人说什么。所以;这次他们要以客栈为中心;两头修路。正逢灾年;有流民过来;劳动力不缺。

这年大旱;直到六月才下的雨;秋收是没有了指望。秋种要到中秋节之后。这两个月;就有不少农人出来打短工。华家的各客栈都招工修路;造厕所;建休息凉亭。在路边挖种树坑。

工钱有两种形式支付;一种是付现金;另一种是付粮食。粮价以市场价的半价算。此时京畿地区的粮价已经是一石白米二两八钱银子。所以;绝大多数的农民工都选择要粮食;一个劳动力干一月能得到二石不到的粗粮;家里省点吃就能熬上三;四个月。所以;华家的各客栈都有许多人来要求工作。

各客栈的账房都忙碌起来;需要人手。

和娘名正言顺的到客栈账房相帮算算写写。她去工作;自然要派一个丫环跟去服务。开始时是文碧和书香轮流去;可是;两三天后;和娘指明要三妮去。

"我?"三妮有些忐忑。

梅朵也警惕的看着和娘。

和娘笑着对梅兰妮说;"婶娘;你不知;那两丫头不认字;老把做好的帐乱放。没的让人心烦。"

梅兰妮转头问三妮;"要不你去试试?"

常婶向三妮使了一个眼色。

三妮对和娘福了一下;"三妮愿意跟着大少奶奶学习。"

头一天;三妮还有些不适应。可是;她勤快;会看眼风手式;很快工作就顺手了。除了倒水添茶磨墨等;还会帮着抄抄写写;整理归放。和娘对她很满意。

梅兰妮用这事教育那两丫头;"看见了吧?人有了本事哪都行;别整天琢磨那些不靠谱的事情;人到头来还是要靠自己。你们也趁现在还年轻;好好为自己规划规划吧。"

客栈的最重要的部分是商业那部分。华家已经买下了客栈旁边的宅基地;准备建造一些店铺;或者出租;或者自家用。

而齐逸还提议;在客栈里面再建一个图书室;也不用太多的书;多放些与考试有关的参考书;凭着住宿牌可以去那里读书或借书。这个建议很快被采纳了。

华家的北京客栈主要是接待两种人;一种是运输队;那些就杂乱些;货物;车马等;都要有院子安放。占地也大些。再一种就是赶考的学子。前者是华家客栈的主要客源;而后者对华家来说也是非常重要;他们是华氏用来保护自己的舆论工具。

所以;这次客栈的扩建工程中;要建造两幢为考生住的楼房。房间设计没有什么特别。只是参考了后世的标准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