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部分 (第1/4页)

在梅兰妮看来;京里的绸布没有苏州的好;价钱要贵很多;所以;她是不打算买的。后来见到伙计的殷勤;心里受了感动;想了想还是买下两块面料;送给常婶。

老话说;和气生财;再也不假。

到了饭点;找地吃饭;北地的人喜欢面食。梅兰妮一行来到起顺斋;那里专卖各式面食。范大娘让店家介绍店里的吃食;梅兰妮心下忧虑;怕店家也象后世的饭店;尽把那昂贵的项目介绍过来。

结果出乎意料;那店家介绍的非常全面;比如;羊肉面;他家分了几种;有红烧的;辣椒的;有清炖的。份量也分大中小;小的象江南人盛菜的碗;大的就是江南人盛汤的碗;北方人称海碗的。价钱也算公道。

范大娘母女点了辣椒的;等那面端了上来;那辣椒羊肉面上;红红的一层辣油;点缀这绿油油的豌豆尖。色彩极其漂亮。份量也很足。

梅兰妮要了碗清炖的;辣椒的她是碰也不敢碰。水妮只敢吃红烧的。苏州人连小的辣都受不了。梅兰妮还叫一海碗的红烧羊肉面和六个大肉包子;让店中伙计送到门口的停车处;给赶车的董辕。这年头的车没发锁;所以车夫总不离车。因为;董辕替梅兰妮赶过一阵子的车;两人很熟悉了;梅兰妮也知道他能吃多少。

这家店里的面;还真是好吃。

结帐的时候;梅兰妮由衷地夸赞。

"做生意讲的是诚信;我们这店从康熙五十七年就开了。"店伙计自豪的说。

梅兰妮想起绣容的'御膳房'来。

大包小包的回到家里;几个人还说着什么买的合算了;什么买的不合算。

这天的晚间;叶惟世讲起了一件新闻;"前苏州织造府的海保死了。"

好长时间没有海保的消息;突然听到了他的死讯;还是让穿越的几个人感慨了一下。

叶惟世补充着;"他贪污了公款二十二万两;后来抄他家的资产只能抵的十一万两。只抵的一半。"

梅兰妮几人相互看了看;齐逸说;"他后两年很多钱化在了养戏班子上;那是最烧钱的事了。"

叶惟世说;"回到京城后;皇上并没有象对他的前任那样;立刻对他做出处理;而是凉在了一边。他家每月靠禄米过日。"

梅兰妮等人想;这蛮好了;至少没有饿饭。

"穷困难挨;这样过了两年;海保自杀了。"

海保自杀了;不知道绣容怎样了?梅兰妮想。

"海保一死;皇上就加了特恩;让海保的儿子袭了海保的骑都尉世职;还发回了一些财产。作为赡养。"

这样看来;绣容应该没什么事。否则;乾隆不会对她的家庭开恩。

齐逸评价道;"乾隆比雍正更喜欢虚名;雍正对康熙的老人就直接处理了;留下了'少恩寡义'的名声。而乾隆并不直接动手;他只施加压力;让你自己受不了去死;他在对后人梢加恩赐;别人还要对他感恩戴德。"

过了一天;康掌柜带着货物;其中包括二千斤的土豆和范大娘她们结伴回去了。家里其他人都还好;惟屈仪奉怅若所失。

187 到琅琦

北方的事情告一段落;梅兰妮又向常婶交代了些话。便动身去南方了。

这次和她一起走的有边峰与能海;及艾思德。梅朵和水妮另乘船回苏州。

齐逸留在北京和请来的造园师商量着残园的设计。

七月的北方已经有萧瑟的秋意;可是这南方;还是夏日的明媚。

码头上;工人正光着膀子;喊着号子;抬运东西。

"娘。"

梅兰妮闻声看去;秦炼和楚氏兄弟都在码头上迎她。

见到秦炼;梅兰妮很高兴;他们这两年来见少离多;秦炼长高了不少;在南国的日光和海风中;也黑了许多;带着和他年龄不符的老成。

母子;兄弟相见;自有一番亲热。

"队长;夫人。"

保安队的孩子们也来了。久别重逢;七嘴八舌的。

这是梅兰妮第一次来到琅琦。也是她第一次见到了独木成林的大榕树。让她印象最深的;还是一排排风车。可见;这里对风力的利用。

琅琦是一个三面临江一面靠海的小岛;风景十分秀丽。有山有水。

秦炼等人在这里已经开出一千多亩的田;轮种水稻和甘蔗。田地还在继续开着。

这里有一个小型钢铁厂;有船厂;有火柴厂;有糖厂;有车厂;有木器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