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1/4页)

�执蠓�忍岣呔�芽�В��胶奖�诺拇蠓⒄沟於�嘶� 5�侵鄙��闹圃旃ひ崭丛樱�绕涫俏兄岱⒍���跛倨骱涂刂葡低场R�胝莆照庑┲匦椭鄙��闹圃旃ひ帐羌��灰椎摹R匀毡镜南冉�ひ祷�∪灾荒芤揽棵拦�峁┑母餍途�弥鄙���

年初哈尔滨、南昌、昌河三大直升机研制中心都在组织项目组全力消化引进的卡-50系列、卡-60和米-26的资料,推进其国产化。一得到金龙电池的消息,那些资深的专家就敏锐地感到金龙电池的发明对我国军用直升机的研制犹如神助,但是欲将其实用化难度和工作量都极大。一旦用电动机代替涡轴发动机-减速器来驱动主旋翼,那些复杂的供燃油和滑油的管路都不用了,巨大的噪声也将不复存在,优点是不言而喻的。直流电机的低速大扭矩在此场合很合用,而且尾部的反扭小旋翼可以用单独的电机驱动,可以省去复杂的传递装置。由于是金龙电池供电,用于调速的电压控制十分简单,直流电机的过载性能又突出,所以设计组决定用直流电机。可是电动机一向是以笨重著称的,尤其是直流电机。因此难点是开发大功率重量比的低速大扭矩直流电机。实际上汽油机原来也是很重的,只是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才研制出高马力重量比的航空发动机,后来又被功率重量比更大的喷气机取代了。

国家科委立即组织了航空直流电机攻关项目组,经过极其艰辛的努力,历时9个月终于拿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航空直流电机。电机工程师采用大磁通量的稀土材料和铝合金材料,完成了减重设计,功率重量比达到3。1千瓦/公斤。这款直升机专用直流电机,用于改装国产的WZ-10武装直升机。这台1400千瓦的电动机如同一个巨大的园饼,正好贴合在直升机的顶上,直径与机身同宽,在1。2米以上,因此转动力矩大,它直接驱动巨大的旋翼。

与电动机攻关的同时,直升机项目组分出二支人马。一组负责改造我军现有的1千多架直升机的电气系统等,主要是拆除发电机、蓄电池和配电装置,装上金龙电池和新的配电装置,每架直升机都能减重不少,还提高了电气系统的可靠性。改装了新颖的半导体空调机,加装了高性能的热成象仪。直升机的性能也有了提高。他们的进展比较快。

另一组的任务要吃重得多,他们负责改造控制系统。对涡轴-旋翼的控制与对电动机-旋翼的控制是很不相同的,他们除了在理论上进行研究,更是用直升机进行试验以取得控制参数。一开始没有金龙电池就用电缆供电。高性能电动机没有就先把经过初步减重的电动机装上直升机,例如第一台装上WZ-10的1400千瓦的直流电机重达2000多公斤,好在也不带武器和燃油,对起飞总重5500公斤的WZ-10也无太大影响。让它拖着电缆测试各种飞行状态下的数据。

今天终于得以进行世界上第一架电动直升机的试飞了。这是件大事,总装备部副部长牛天星中将、郝志刚少将都来到了试飞场。这架展现在军方大员面前的WZ-10M与以往的WZ-10外形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机身背部的发动机-减速机不见了,只是一个圆盘状的超薄大直径的直流电机紧贴在顶部,它拥有1400千瓦功率,用于直接驱动主旋翼。直升机的气动特性有了改善。更惊人的是函道尾桨不见了,只有一根略粗一些的尾梁伸向后方,其端部有一片垂尾。这可是单旋翼的直升机啊。

郝志刚问旁边的总设计师霍田农:“我们也用上了美国人的环量控制技术造出了无尾桨直升机了吗?”

霍总笑着说道:“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架新生的宝贝吧。武直-10是二十世纪末从法国引进法德合作开发的“虎”式武装直升机的技术,自行研制开发的轻型武装直升机。可以说除了武器和基本框架保留下来以外,我们对它来了个脱胎换骨的改造。先说小的方面,整机的电源电气系统彻底变了,电源质量和可靠性提高了,重量还减轻了不少。新的半导体空调机既轻、噪声又小,而且决无制冷剂泄漏的危险,飞行员会有切身体会。半导体强制冷热成象仪“探针”的性能是世界一流的。这些改进虽不起眼,却很实用。

“大的改进有三项,有二项大家一眼就看到了,第3项是眼睛看不出的,我先介绍。这副旋翼就是大名鼎鼎的‘隐形旋翼’,是我国的科技人员的一项创新;它大幅度地提高了直升机的战场生存能力。巨大的旋翼是直升机上最显眼的部件,美国人的‘阿达茨’火控系统就采用脉冲多普勒频率捷变雷达,利用多普勒效应来测出旋翼的转速,并通过计算机处理来消除假目标的回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