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部分 (第1/4页)

印军的第一波突击队刚降落到几个停机点,智能音响探测器马上测到了他们的准确位置,通过数据链,参谋部和前进中的武装直升机的显示器的电子地图的5个相应位置上亮起了5个红点,旁边标明了各个点的直升机型号及其数量。由于探测器的信息是通过光纤传输的,行进中的我军直升机只是接受信息,并不发出任何电波,所以印军的侦察系统毫不知情。贾吉尔中将还在司令部里等待奇袭成功的消息呢,那里知道他的精锐部队已经进入了一个巨大的陷阱。

印军的运输直升机群在全部卸下突击队员后就返航了,他们为了隐蔽,完全保持无线电静默,仅靠微弱的灯光信号联系,所以费了不少时间。当他们进入我军武装直升机的伏击圈时,刚好得到了突击队开始发动攻击的信息,没有想到自己成了第一批牺牲品。根据作战计划,一旦攻击开始,就没有隐蔽的必要了,他们立即升空加速返航。那里知道,对面我军的武装直升机比他们升空更快,迎头就是一批空空导弹向印军的直升机群飞去,由于距离近,事起突然,一下子击落了9架印军的直升机,其余印直升机虽然还占有数量的优势,但是米-26和“美洲豹”都是运输型的重型机,只有较弱的防御能力,又是仓促迎战毫无章法可言。在我矫健勇猛的武装直升机的猛烈攻击下,纷纷坠落。最后只有9架逃了回去,其中还有二架是冒着烟的。而我军直升机却无一损失。在战斗的后阶段,印军的战斗机赶来增援,一般来说战斗机对直升机是占有很大优势的,问题是在深山沟的夜战中,我军又是电动型的直升机,印战机用雷达探测,受周围山峰回波的影响无法锁定目标;采用红外成象仪,由于电动直升机几乎不发热,又在快速移动,所以也成不了像。印机在空中反复搜索也无法投入战斗。

我军的8架武直-12M贴着山沟返回去参加歼灭印突击队的战斗。4架武直-10M则迅速标定了被击落的27架印机的坠机地点,然后朝几架火势不大的印机飞去。首先以微光夜视仪和红外成象仪搜索残存的正在逃跑的直升机机组人员,一一予以歼灭。然后降落在印机不远的地方,飞行员――他们受过专门的训练,过去迅速地拆下敌我识别应答仪,然后装上我机。我军临时又有了好几架印军几乎无法攻击的武装直升机了。

再说准备向我“前锋”基地进攻的突击队员离开直升机后,分为二队,主力向基地西边的一条极为隐蔽的进攻通道运动,一小部分向基地南边的主要对外公路运动。提供火力掩护的武装直升机将在发起攻击前10分钟从隐蔽处跃起,以机载火箭炮进行火力打击。这一切如意算盘,由于我军侦察系统的高效率运作全都化为了泡影。我军的无人驾驶侦察机上的热成象仪牢牢地盯住了那些武装直升机,因为他们不敢关闭发动机;也牢牢盯住了在山路上行进的大批突击队员,这些信息迅即传输到军部,印军的战术意图昭然若揭。我军的火炮和火箭炮的数字控制系统自动地调整参数,始终瞄准各自的目标。当印军的突击队员全部暴露在我火力的覆盖下,军参谋长亲自下达了开火的指令。

火箭炮和大炮的怒射在山谷中激起了惊天动地的巨响和熊熊烈火,在炮火覆盖下的印军如遭灭顶之灾。准备发起突击的直升机一下子损失了三分之二,剩下的14架卡-52和“大山猫”赶紧跃起,马上遭到我军的二架武直-11M的迎头痛击,在惊魂未定之际又损失了二架。看到我军只有二架直升机,立即扑了过来。我机攻击得手后立即降入主阵地隐蔽,阵地中的短身管高炮和肩射防空导弹放心地瞄准印军直升机攻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地空对战。不久,在南边得手后回师的8架武直-12M向印机发动了攻势,此时印军只剩下了9架直升机。虽然高炮为避免误伤,退出了战斗。但还有红外跟踪防空导弹可以威胁印机,而且二架武直-11M武装侦察直升机重新加入战斗。在我机的优势火力的攻击下,印方又损失了3架直升机,我军只是一架受伤退出战斗。剩下的6架印机无心恋战,仓惶贴着山沟沿原路逃窜。那里知道前面就是加装了印军敌我识别应答器的4架武直-10M在等着他们。由于我军侦察机的跟踪信息可以直接为我方的直升机接收,所以能够在最有利的位置伏击印机,一举击落了3架印军直升机,还击伤了一架,最后只有3架逃了回去。在这场激烈的直升机大战中,印军战机根本无从插手,在山沟中它们确实无法用雷达锁定目标,热成象仪上也得不到电动直升机的图象。印军失去运输直升机等于在山地作战中失去了腿,陷入了被动的境地。

印突击队员则更惨,15分钟的炮火急袭造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