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部分 (第1/4页)

空中厮杀那么壮观就是了。

巴士海峡以东250公里海域“德克萨斯”号核潜艇

··本来巴士海峡是美军封锁我军核潜艇的重要关口,只是菲共控制了北吕宋和巴坦群岛后,巴士海峡和巴林塘海峡反而成了我核潜艇进入太平洋的便捷通道了。台湾海峡的绝大部分水深都在80米左右,并不适合庞大的美军核潜艇活动,美军没有作战用的常规潜艇的。梅里斯拥有5艘“洛杉矶”级、3艘“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它们可以穿越巴士海峡进入南海北部海域展开攻击活动,以携载的潜射型“战斧”和“鱼叉”打击我陆上目标或在台湾海峡南部、中部航渡的登陆舰队,还能以鱼雷拦截从南方向北方推进的航母群和攻击舰队。

··只是现在“德克萨斯”号的艇长奥马尔·贝尔德中校却是惊魂甫定,能出任该级核潜艇艇长的自然是美国海军中的精英。“德克萨斯”号是第二艘服役的“弗吉尼亚”级,该级攻击核潜艇号称是“世界上最安静的潜艇”,又被称为缩小版的“海狼”,艇长115米,排水量7700吨,采用S6W压水反应堆,由于可以不使用主泵而依靠自然循环,噪声明显降低。采用泵喷射推进――其突出优点是可以防止产生空泡噪声,还能改善尾流特性。载员134人。其噪音仅为“洛杉矶”级的1/10。还装有先进的尾波消除装置和污染控制系统,隐身性能十分突出,能以28节的速度在水下潜行。它还是专门为近海作战而设计的,美国海军认为,21世纪的海上冲突最有可能发生在近岸的浅海区。

··为适应21世纪的信息战,每艘“弗吉尼亚”级上都有独立的计算机网络,其数据处理能力比65艘“洛杉矶”级和“海狼”级攻击潜艇的计算机加在一起还要强大。其不穿透耐压舱体的“电子眼”摄像侦察系统比传统的光学潜望镜进步了许多,能够在夜间和恶劣天气对目标进行敏锐的侦察。由此每艘造价高达20多亿美元,按计划将建造30艘,是本世纪美国50艘攻击潜艇部队中的“王牌军”。潜艇的支持者还对它的隐身性极力推崇,形容它“神出鬼没,像一个黑暗中的幽灵”,即使不现身也能给敌方造成威慑。

··现在已有6艘该级攻击核潜艇在美国海军服役,这将是“弗吉尼亚”级诞生后首次参加潜艇战,也可以说是二战后世界上的首次潜艇大战。上面提到过世界上航母群大战少见,实际上最少见,甚至说从来没有发生过的还是潜艇大战,一般都是单艇的偷猎。潜艇间的一些战例:二战期间日本派遣过5艘潜艇去德国试图打通两国间的海上联系通道。派出的第三艘潜艇伊-34号于1943年10月13日离开日本吴港基地,11月12日在马六甲海峡槟榔屿附近海面被英国“金牛座”号潜艇用鱼雷击沉。第四艘潜艇伊-29号装上伊8号赴德时接收的新式雷达,于1943年11月5日离开吴港,14日在新加坡载上小岛秀雄少将等16名赴德人员,于次年3月11日到达欧洲的洛里昂。在返航途中于7月26日在南中国海被美国“�鳐”号潜艇用鱼雷击沉。

··另一个战例是,前苏联在卫国战争初期决定把太平洋舰队的6艘潜艇调到战事激烈的北方舰队,美、英等盟国答应协助。1942年9月25日第1编队的2艘苏联潜艇离开海参威,于10月1日抵达阿留申群岛的荷兰港,与美海军取得联系后,潜艇向旧金山进发。11日午时,潜艇抵近西雅图附近海域,突然编队的“λ—16”号潜艇遭不明国籍潜艇的攻击,鱼雷击中潜艇首部,“λ—16”号急剧下沉,艇员无一生还。同行的“λ—15”号艇长科马罗夫海军大尉大吃一惊,立即采取规避措施,随即发现了一艘潜艇的潜望镜,他下令开炮射击,不明潜艇遁走。

··其后2个编队的4艘潜艇到达荷兰港后美海军派出两艘驱逐舰进行护航,并将两个艇群合并为一个编队。从旧金山驶往巴拿马的途中,“C—56”号潜艇突遭潜艇鱼雷攻击,幸被观察艇员及早发现,艇长谢德林急令增速,鱼雷从艇尾不远处穿过。在加勒比海“C—55”号潜艇又遭鱼雷攻击,艇长苏什金急令转舵规避,鱼雷从潜艇舷旁驶过。护航美舰立即进行深弹攻击,不明潜艇逃之夭夭。苏联的六艘潜艇从太平洋舰队基地海参崴出发远征历时8个月,环绕地球近一周,横渡太平洋和大西洋,经过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加勒比海、北海、格陵兰海、挪威海和巴伦支海,航程约17000海里,途中受到不明国籍潜艇多次攻击,除“λ—16”号潜艇遇难外,五艘潜艇安全到达北方舰队,这次远征是苏联潜艇部队的一次创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