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确定试点村组 (第1/2页)

看到徐连强的举动,其他人也随即都向苏昊和苏华平表示了感谢。 苏昊笑着对徐连强说:“连强,你本就是畜牧专业毕业的,希望你能承担起技术指导的作用。只要你努力去做了,别的我不敢说,奖金我绝对能给你定为最高的。” 徐连强站起,郑重地说道:“请组长放心,我一定会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苏昊笑着示意其坐下,然后看了众人一圈,说道:“请大家放心,只要你们努力工作,奖金都不会少的。另外,我声明,我个人不会要一分钱的奖金,更不会贪占一分钱的公款。” “好。”苏华平带头鼓掌。 在苏华平简短地为大家鼓励打气之后,众人便开始研究各项准备工作,并进行分工。 然后,就是确定要试点的村民小组。 根据资金状况,可以购买上千只猪羊,也就是说这次实践活动能使上千人的年收入提增加两三百元。 目前,大多数村民小组的人口都在两百名上下。因此,能够同时在五个村民小组内推行这项实践活动。 按照之前和华平的商议,被确定的村民小组,必须符合以下条件:相对属于最贫困的小组,困难家庭相对多;自然条件比较差,比较偏僻;组长必须是党员,觉悟素质较高,做事公平公正,最好有一定的威望;整个小组内矛盾较小,比较团结。 洪区镇一共十三个行政村,其中九个行政村靠近大堤,其余四个行政村则为湖心庄台。 因抗洪抢险要求,多年前由上级拨款,整个泄洪区的大堤上都修建了一条四米来宽的水泥路。所以靠近大堤的庄台的交通状况较好,便被苏昊和苏华平商议后剔除在这项活动之外。 剩下的四个湖心行政村为大湾村,高台子村,刘家村,桥口村。 这四个湖心村一共有四十六个村民小组,人口九千七百多人。 要在这四十六个小组中挑选五个条件较差,其实并不容易。 放假期间,苏昊已经和苏华平经过反复比对,初步选出了九个符合条件的村民小组。至于确定哪五个,两人都拿不定主意。 苏昊将九个村民小组写在一张信纸上之后,对大家说道:“各位,这九个村民小组,各方面的情况相差不大,我和华平一时拿不定主意,请大家研究一下,从中选五个。对了,这五个小组要分布在四个行政村,以后成功了,影响才会更大一些。” “我先说说。”小组中唯一的女性李秀文举起手说道。 苏昊点头。 “是这样的,我老家就是桥口村李小庄五组的,就在这份名单中,我希望组长能把这个机会给我们那个小组。”李秀文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 李秀文,比苏昊早三年分到洪区镇,毕业于市农机学校,好像比苏昊大两岁。 可能是农村出来的孩子的共同弱点,李秀文也比较腼腆,平时也不太爱说话。但在工作上,绝大多数农村孩子的共同特点是能吃苦,踏实肯干,在李秀文身上同样显现。 苏昊笑了,点了下头说道:“没想到李秀文就是李小庄的。咱们在干工作的同时,也是要讲人情的,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既然这九个都符合条件,选哪一个都没问题,那就把一个名额定下来,给李小庄五组。” 李秀文笑着说:“谢谢组长。” 苏昊点头,接着说道:“无需客气。李秀文,既然你是湖心台子上的,应该对这四个村的情况都比较熟悉,剩下这八个小组,你看看还有什么建议。” 李秀文脸色突然微微发红,迟疑了一会,才说道:“我姥娘家就在高台子村,是小刘庄四组,也在这份名单上。不知组长能否考虑下?” 看着李秀文那稚嫩清秀的面庞,苏昊脑海中被尘封遗忘的记忆中忽然打开了一个小缺口。 他这时才忽然想起,这李秀文到底是谁,正是前世苏华平大哥的老婆。 前世,在苏华平结婚宴席上,苏昊曾匆匆见过李秀文一面。只不过当时作为新娘的李秀文画了淡妆,和此时的相貌还是有所差别。 当时华平哥的结婚宴席,是在其老家院里办的,没有张贴新郎新娘的名字,所以苏昊一直不知道华平嫂子的大名,只知道她姓李。 前世苏昊找华平时,一般都是到华平单位。即使给华平送些普通礼物,苏昊也都是在中秋或年底送到其父母家。 这也是当地的一种习惯。 后来,苏昊也只见过华平嫂子一次,那还是华平结婚多年以后一家人回老家时,恰好被苏昊碰到,那时嫂子的面容和此时相比,已经有较大变化。 华平在升任县级领导前,一直在偏远的乡下上班,家也都安在乡镇。那个年代交通不便,苏昊没到过苏华平在乡下的家里。 等华平任职县领导后,估计是怕影响不好,华平从没招呼过苏昊到其家里坐坐。 华平任县级领导三年后,就调到邻居县。 阴差阳错之下,在前世,苏昊和李秀文就没见过几面。 苏昊估计,前世的这个时候,华平哥还没升到副科,应该还没开始追求李秀文。 华平看着苏昊怔怔发呆地看着李秀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