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核算工程量 (第1/2页)

“老弟,到六月,你的高中文凭就能拿到手吧?”苏昊问道。 胡平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嗯,是的,是混来的。” 说实话,苏昊对陈恩奎的印象确实很不错。 当初,在胡平的爸爸去世之后,就是陈恩奎看到胡平的妈妈一个人靠种地带着三个孩子,还要赡养两位老人,实在是太困难,便赶在接班制度取消前,安排年幼的胡平接了他爸爸的班。 要知道,那时能接班的,除了本身有关系的,哪个不是要送很多礼物。 陈恩奎不但让胡平接了班,还让镇中学保留了胡平的学籍。 好在,这个年代乡镇上的中学对成绩没有明确要求,胡平只要交够学费,再偶尔去班级里混混,参加期中和期末考试,也就能顺利毕业。 有镇书记关照,再加上这个年代的考勤很松,且胡平平时在单位肯吃苦受累,也很好相处,农经站的人自然也不会计较胡平偶尔的翘班了。 当时苏华平提议让胡平进入小组,也是看中了胡平的老实肯干,同时也想着尽量照顾胡平一点。 要知道,这时苏昊每个月的基本工资才八十七元,加上乱七八糟的,也不过一百一二十元。 试点小组给每个组员每个月发放五十元的补贴,让整个镇政府里的很多人都羡慕不已。 对于这几位长期驻守村庄的组员,苏昊还另外发放了二十元的伙食补贴。 苏昊的原则就是,只要跟着自己认真工作,绝不能亏待他们。 这点钱,只要自己在其他方面卡严一点,减少那些招待费用,绝对能省出来。 别的不说,单单高大鹏要他报销的那些招待费,就够给大家发福利的了。 孙健不比年轻的胡平,在苏昊和胡平说了好一会话之后,才快步赶到。 苏昊笑着冲两人说:“是这样的,目前咱们这些猪圈羊圈牛棚的,都建在平底上,我担心万一今年行洪,到时这些猪羊鹅鸭的,往哪里放?目前台子上没有多余的空地,我准备趁农闲季节,组织人员拉土扩展台子。走,咱们看看需要扩展多大地方,需要多少人工。” 孙健听后连连点头,有些感动地说道:“多谢主任操心,我们都没想到这点,没想到你比我们想的还周全。” 苏昊自知,不是自己想的周全,是因为自己知道以后的事。 孙健他们没想到这点,是因为泄洪区已经有七八年没有行洪了,大家也就忽略了这点。 三人在现有的羊圈猪圈转了一圈,认真商量了最小使用面积。然后三人又来到村台上,确定了垫高台子的工序及要求,大致估算了所需要的土方后,再按苏昊所要求的工期,确定了人工数量。 至于其他几个小组,大致情况一样,到时无非是根据实际情况稍作改动,暂时没必要一一考察核算。 毕竟,这种工程的要求不高。 经过苏昊的仔细核算,扩展四十来米长,十五米宽的台子,需要一千四百多元的资金。而每个人工的价格,是按一天八小时四元计算的。 至于架子车,独轮车,铁锹等工具,家家都有,由上工的人自带。 考虑到工具的消耗后应给与补贴,再加上给村书记和村长的组织管理费用,苏昊决定以一千八的价格,承包给村书记和村长。 五个小组,就花去了九千元。 剩下的六千多元,每个试点小组再稍微补贴个一两百元帮助他们盖猪圈羊圈等,剩下的也就只够给小组成员发补贴以及作经办费用。 然后,苏昊带着胡平和孙健来到了刘家村村委会。 在那天试点小组开会确定了试点村组名单之后的第二天,苏华平就召集了湖心四个庄台的村支书和村长来到农经站。 苏华平向八人详细介绍了这次试点项目的来历和重要性,并说明了为何要选这五个村组。最后,华平要求大家一定要支持配合。 这八人当时也全都表示一定会全力支持。 但当一只只猪羊鹅鸭被分给试点村组后,这几位就开始不停地向试点小组成员诉苦。因为别的村组的村民看到后,都眼红了,纷纷找到他们质问。 有的村民甚至依仗着辈分高,对着他们喊叫怒骂。 这个年代的洪区镇,经济还没发展,没有矿产,没有工业,村里自然也就没什么油水。再加上作为贫困县的临河,给予村支书和村长的补贴很低,一年不到两百块钱。所以村支书和村长的位子,并不吃香。 担任村干部的,一般都是年龄较大的党员。 面对在一起生活多年的乡邻,其中很多还都是亲戚,这些村干部也都很头大,感到无法应对。 那几天,试点小组的成员,基本都在四个村子里给大家做思想工作。 苏昊事先向小组成员交代,一定要向村民强调四点:首先,这些猪仔等不是白给的,年底要收回投入资金的一点五倍。其次,回收的资金,将用于投放在其他村组上。第三点,如果这次试点能够成功,将在年底向上级争取更多资金。第四,一旦试点的村组年底收入明显提高,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其他村组村民可以向试点村组借钱购买猪仔羊羔等。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