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部分 (第1/4页)

当36军的工作准备完成之后,25军已经从他们的后方开始南下了。送别了这支一同战斗了不少时间的部队之后,36军也踏上了他们新的征程。按照当时一位36军参谋部的少校参谋的话来讲,他们在开始这次战斗是时候,没有多少人想过还能回得来,都认为这是一次九死一生的战斗,所以,很多官兵都留下了遗书,抱着必死的决心踏上了战场。

为了保证进攻速度,36军将两个坦克团摆在了进攻的最前线,这两个团将相互配合,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前进。而2个机械化团充当起了支援任务,伴随行动的还有一个炮兵团。这样的进攻矛头是足够犀利的,也是现在的印度军队所无法抵挡的。特别是在空军全力出击,在空中为进攻部队开辟着道路,而空降部队的武装直升机也在前方尽可能的为36军扫除着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的情况下,36军的进攻开始之后,显得很顺畅,遇到的抵抗并不强烈,在第一天持续了12个小时的进攻结束之后,就已经到达了哈夫隆北面30公里处,切断了印度东部地区的南北铁路线,并且在这里进行了第一次长时间的休整与补给。

36军的进攻显然完全打乱了印度人的战略部署。从志愿军参战之后,印度就发现中国军队的表现很稳健,几乎不会做多少冒险的行动,只会用实力一点点的蚕食印度。而且,在东部战区的战斗打响之后,解放军的表现也很稳健,不然不会爆发提斯浦尔的惨烈战斗,也不会在因帕尔与印度大打一场。所以,印度指挥官估计,中国军队还会稳健的打下去,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向西推进。所以,印度将主要防御兵力部署到了城市之中,准备通过城市战来消耗中国军队,同时拖延中国军队的前进速度。但是,这次中国解放军完全放弃了对城市的进攻,让部队一直向西进攻,即使是遇到小城镇,都绕了过去,似乎懒得理会那些在城市里发呆的印度士兵一样。所以,当36军切断铁路交通线的时候,印度军队才反应了过来,这次解放军的战术方法改变了。

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出发,只要稍微冷静一点,就会发现,36军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切断这条已经没有多少意义的铁路线。很明显,中国空军对印度的持续轰炸,几乎让这一地区的铁路与公路交通瘫痪了。即使36军不切断这条铁路线,印度也无法使用。就算36军占领了这条铁路线,现在也无法使用。所以,36军的目的绝对不是这个。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印度指挥官收到的情报与实际情况是有很大出入的,而混乱的情报只能导致严重的错误,而最终将让指挥者做出错误的判断来。而这时候,印度的指挥官就作出了错误的判断,认为36军是想夺取铁路交通线,然后南下进攻锡尔杰尔,或者北上进攻卢姆丁,最后西进进攻高哈蒂。这一错误判断,直接导致印度军队的调动出现了错误。当然,在印度人的认识中,任何一支进攻部队都需要有强大的后勤保证,如果失去了补给通道的话,再强大的部队的进攻都不可能持续下去,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的表现就证明了这一切。所以,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36军这次是奔西隆而去,对别的都没有一点意图。但是西隆确实是太远了,按照印度军官的判断,即使36军能够到达西隆附近,恐怕也没有多少战斗力了吧!所以,完全没有考虑到西线上的防御工作。

只用了一夜的时间,印度军队就在锡尔杰尔扩大了防御圈,同时将周围的部队集中了起来,准备再打一次城市战,而哈夫隆的部队也开始向南撤退,避免与36军单独接触,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另外,在36军背面的部队也开始向卢姆丁收缩,摆出了一副坚固防御的阵势出来。也许看到印度军队这一变化的罗开都偷笑了起来,因为这正好向36军敞开了西进的大门!

天一亮,战士重新恢复了精力之后,36军继续进攻了。当他们的矛头直指西隆的时候,印度的指挥官终于发现上当了,但是此时,他们再做任何反应,都已经赶不上36军前进的步伐了。

又用了一个白天,也就是说,只用了2天1夜的时间,36军奇迹般的达到了西隆西面20公里的预设阵地。而在他们赶到前4个小时,空军已经开始对在西隆的印度军队进行了轰炸。而此时,防御西隆的印度军队只有7万人,另外还有12万正在这里休整的印度军队,而这些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

经过2小时的匆忙准备,36军的炮兵团打响了进攻西隆的第一炮。而紧张的炮火准备只进行了20分钟,第一波进攻西隆的一个坦克团,一个机械化步兵团就出发了。用7万没有重装备部队,且要在顶受着空中打击的情况下抵抗36军最强大的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