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3部分 (第1/4页)

�驹�颉�

第一次中日战争之后,中日之间的矛盾不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更加激化了。战后,双方谁都不服气,日本认为中国不可能战胜他,就显得更为猖狂嚣张,而中国也从战争中吸取了经验,在美国大力支持日本的时候,要想迅速消灭日本,那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也就是在第一次中日战争之后,中国改变了自己的战略发展方针,从此开始与美国竞争世界霸主的位置了!

在第二次中日战争爆发之前,中美,以及中日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日美两国却陷入经济危机之中而不能自拔。更重要的是,中国开始逐步把经济上的强劲动力转移到军事上来,将经济实力转化为军事实力。而美国迫于经济上的巨大压力,被迫全面转入战略防御阶段,力求阻止或者是滞缓中国的战略扩张,为重新控制世界争取机会。美国的这一战略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却把日本置于了危险的边缘。中国的扩张是从太平洋上开始的,而夺取西太平洋上的霸权地位就成为了中国扩张所必须走出的第一步。日本自然不会甘心看到中国成为西太平洋的霸主,而就很自然的接替了美国的义务与责任,在西太平洋上与中国展开了竞争!

二战时,中国处于内忧外困的时候,日本都没有能够征服中国,而现在中国已经崛起,拥有世界上第二强大的经济实力,亚洲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及世界上最庞大的自由市场,日本还可能是中国的对手吗?就在日本决定要与中国争夺西太平洋霸权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决定了日本注定将要灭亡的结局。而在此期间,日本原本有机会与中国化解世仇,接成同盟共同对付美国,而中国也曾经做过这方面的努力,联合东方世界的力量与西方集团竞争,但是日本放弃了这么宝贵的机会,反而站到了美国一边,来对付同根同种的中国。当然,结果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日本这种逆境叛道的行为,最终带来的只是他们永远难以咽下的恶果!

第二次中日战争,中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而且成功的策动美国加入到了对日本的战争中来,最终打得日本一败涂地,整个国家倒退了半个多世纪。但是,当时美国仍然盘踞在西太平洋上,而中国在此时也无法灭亡日本。而联合起来的欧洲也不会愿意看着日本沦落为中国的阶下囚。因此,在当时,中国没有灭亡日本的机会,最终做为超级大国的妥协,日本仍然保持了独立的地位,而中国也在欧美的联合压力下,不得不做出了巨大的让步,出了将琉球群岛收回自己的怀抱之外,大部分的战争果实都被欧美剥夺掉了。

因为第二次对日战争的不彻底性,最终为下一次对日战争埋下了导火索。而从当时的国际情况来看,已经崛起的欧洲极需要一个可以牵制中美两国的地方,而日本就成为了他们理所当然的选择。扶持日本,使日本再次强大起来,然后在太平洋上牵制中美两国的手脚,为欧洲在西方的崛起赢得机会,这是那个时期欧洲最主要的外交战略。

三足鼎立的国际局势让中国不可能在日本问题上为所欲为,毕竟欧洲的态度将决定中美之间对抗到底谁占有优势,因此中国默认了欧洲在日本的行动,出了加强防范之外,中国没有太多的动作。这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当时国际局势有多么的混乱,中国都不得不放弃打击最大的敌人的行动,而谋求现实利益!

当时,美国的做法与中国也差不多。在中欧两国逐渐走近的时候,美国迫不及待的需要得到欧洲的支持,因此,美国也在日本问题上大做手脚,向欧洲敞开了他的怀抱,并且在扶持日本重新成为地区大国的行动中,美国出了不少的力气。从根本上来讲,日本强大之后最先威胁的就是中国,而最为麻烦的也是中国,只要日本没有战胜中国,那他就无法对美国构成威胁。这就是美国扶持日本的根本原因。

也就是在美国,欧洲的纵容之下,日本以奇迹般的速度恢复了元气,这甚至超过了他们在二战之后的复原速度!短短二十年之间,日本从一片废墟上重新建设了起来,而且再次拥有了亚洲地区第二强大的军事力量,其海军规模甚至一度超过了中国!

当时还有一个国家大背景,即周期性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让三个超级大国都陷入了困境之中。这次中国没有逃过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在一夜之间陷入了灾难之中。而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日本得以迅速的复苏,通过大规模的军费投入,而让国内经济保持高速发展,但是显而易见的,大规模的军费投入,最终带来的只是军国主义,纳粹主义,带来的绝对是一场灾难!而经济上的灾难最终也转化成了武装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