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2部分 (第1/4页)

灾难之一!

战后洛衫机建立了一座战争纪念公园,在一条长15公里的石墙上刻着75万名遇难者的名字。这还仅仅只是能够确认身份的遇难者,而那些无法确认身份的,或者是根本就找不到尸体的,还有更

多的在战后因为这场大轰炸的后遗症而死亡的人(至少有5521被证实是因为在洛衫机大轰炸中因

为失去了所有的亲人,而导致精神崩溃,在战争结束之后的两年时间内自杀而亡,而到底有多少人因此而死,恐怕根本就无法得出一个正确的数字出来)还没有计算在内。所以,有人估计至少有100万人死于洛衫机大轰炸,或者是与洛衫机大轰炸有关系,这也没有多大的问题!

这场大轰炸产生的影响非常深远,就在战争结束后,世界各国从新制订的第一部战争法中,就明确规定了不得在战争中对民用目标以及大城市中的基础设施进行军事打击!显然,这一点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这一直是打击对手最好的办法之一,只要是参战国就会想到这一点,并且利用这一点。数百年来,打击敌人最脆弱的部位都是战争的不二法则,而民用目标以及公共基础设施毫无疑问就是敌人最脆弱的地方了。而通过制订国际战争法的方式来限制这样的战争行为,显然,人类也在战争的惨痛教训中吸去了经验,总结了过错!这也算得上是整个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吧!

持续了一个月的轰炸,最终让张廷贵兵不刃血的完成了占领洛衫机的任务,当美军司令官将军旗交到了40军军长张大群的手里时,中国军队也陆续开进了洛衫机地区,但是他们并没有去扑灭这里的灾难,也没有去拯救在死亡边缘上挣扎的美国人,而是迅速的穿过了洛衫机地区,继续向北进这是张廷贵后来最受人指责的地方。比起魏明涛在东面战场上的所作所为来讲,张廷贵这种见死不救的行为让人很难以接受!从条件上来讲,魏明涛那边更为艰苦,而且进攻的任务也更重,他都能够让部队停止前进,去救援受灾的美国平民,那么张廷贵为什么不能这么做,他为什么可以见到数千万美国人在生死的边缘上挣扎而无动于衷呢?

张廷贵后来一直没有出来解释他当时为什么要那么做,而且作为战胜国的将军,他自然不会受到战争法庭的审判,只不过,张廷贵当时的做法确实是错误的。洛衫机大轰炸造成的损失其实是可以得到控制的,只要张廷贵命令地面部队停下来,帮这些美国难民一把,那么很多问题根本就不会存在,而且导致的人道主义灾难也肯定不会那么的严重!这虽然会让他厌恶北上的时间,但是从长远利益来看,这不是也有更大的价值吗?

从笔者的观点来看,当时导致张廷贵做出这一个错误决定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张廷贵花在洛衫机地区的时间已经超过了他计划使用的时间,而且是大大的超过了!当初,他在魏明涛面前保证的是在一周之内就攻占洛衫机的,但是他却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而此时魏明涛在洛基山脉那边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他如果不再加速北上的话,那么他就要大大的落后了!甚至最后还要魏明涛派遣军队翻越洛基山脉来支援他这边的作战行动,这也就变相的延长了战胜美国的时间!二是张廷贵当时太年轻了,缺乏长远的战略目光,如果他能够有魏明涛那么的经验的话,就应该看到拯救洛衫机的美国难民可能带来的巨大的社会与政治利益,而不仅仅在乎那一点军事上的利益。

显然,后者起到的作用更大一些,张廷贵从被莫怀聪看中,得到迅速提拔开始,就一直缺乏战略上的敏锐判断力,特别是对长远政治利益的判断力!他从莫怀聪以及魏明涛那里学到的是战术上,最多也仅仅是军事战略方面的能力,而他缺乏政治经验所带来的必然是对军事行动所产生的政治意义的漠视!这一点,决定了张廷贵只是个军人,而且离魏明涛那种优秀的军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越过了洛衫机之后,地面部队一股作气的打到了旧金山地区才停了下来,一路上美军虽然进行过抵抗,但是抵抗的力量都很微弱,而且在中国舰队的猛烈打击下,美军的抵抗根本就起不到多大的作用。而当时,美国西海岸三个重点防御地区中,旧金山地区就是其中之一。而且,这里是美军防御兵力最多,防区面积也最大的防区之一!

从旧金山到萨克拉门托之间的两百多公里防线上,美军部署了至少 :万地面部队。因为这里地处西部海岸山脉与洛基山脉之间的平原地区,所以美军集中在西海岸地区的装甲部队基本上也部署在这里。这绝对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当中国军队到达的时候,大部分人都很担心洛衫机的惨剧会在这里再次上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