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1/4页)

会让阴谋与报复之类的“高污染”的玩艺有生存空间。

快乐会提升一个人创造的能力。人在高兴的时候,特别是兴奋的状态下,往往有超常的表现。王羲之的《兰亭序》、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都是作者酒后为之,李白更是以“斗酒诗百篇”成为文坛佳话。酒似乎与文人雅士有着不解之姻缘,其原因就是酒能使人兴奋,而兴奋能提升人的创造力。兴奋带来的创造性在竞技场上表现得更为直接和充分。兴奋型的运动员越是重大比赛,越可能超水平发挥;而那些内向型的选手往往越是重大比赛越发挥失常。爱情的甜蜜与快乐也会带来创造力的提升,这方面的例子更是俯拾即是。 。。

从《欢乐颂》来认识快乐(4)

快乐的诱惑可能让人失去理性。快乐被定义为一种积极的情绪。但正如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快乐也可能让人过于放松,降低对问题与困难的敏感度。生于忧患,死于安逸。如果一个人缺乏理想与责任,终日沉醉于感官的快乐,那么,这种快乐将很快随风而去。晋王朝在司马炎统治的时期,从皇帝到大臣们享乐成风,毫无节制地通过醇酒和美女获得感官之乐。皇帝司马炎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花花公子”,他把他的皇宫打造成了“快乐大本营”。他宫中嫔妃竟高达一万多人,以致使他每天不知何处“宿花”,于是,他“天才”地创造了一个极具娱乐性的玩法,就是自己坐在羊车之上,任凭羊停在哪里,他就睡在哪里。他的嫔妃们也极具娱乐天赋,偷偷用盐汁洒在叶子上,就可以引羊驻足。宰相何曾对自己的儿子说:“国家刚刚创业,应该朝气蓬勃,才是正理。可是我每次参加御前会议或宴会,从没有听到一句跟国家有关的话,只是谈些日常琐事。这不是好现象,你们或许可以幸免,孙儿辈恐怕逃不脱灾难。”可惜,皇帝司马炎并没有这样的忧患意识。他死后,他的白痴儿子司马衷继承皇位,第二年就爆发了八王之乱,中国进入了又一个大分裂时代。

乐极生悲,这是一条情绪演变的规律。

处于兴奋中的人,决策和行动都可能会出现随意性。处在兴奋状态的人有时会表现出超常的创造力,也有时会犯下十分低级的错误。比如,平时不可能说的话说了,不应该签的合同签了,不应该答应的要求答应了,不应该做的事做了,等等。“美色、美酒、美景、美言”这“四美”都是使人快乐、兴奋的“触发器”,也最容易让人进入情绪“不反应”状态。对于握有权力的人来说,是最难防预的“糖衣炮弹”。人往往把巧言令色当作由衷赞美,把美色诱惑当作倾心爱幕,把酒肉朋友当作终生知己。古今中外,数不清的帝王将相、英雄豪杰都是在“四美”制造的兴奋状态下,或犯下了懊悔终生的错误,或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如今,这“四美”依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生意场上,几乎所有的洽谈会都离不开“四美”的参与;在官场上,“四美”以更高级的形态存在并发挥着神奇的效力。事实一再地证明,快乐会让一个人露出破绽,让居心叵测的人找到进攻的缺口;一味地追求快乐可能侵犯他人,也会伤害自己。

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快乐必定受到报应。如果自己的快乐是以他人的牺牲为代价的,这必定是一种危险的游戏。几乎所有的成年人都有过痛苦的经历,都清楚痛苦给人的折磨是何等的惨烈。所以说,敢于以他人的痛苦为燃料来点燃自己的快乐之火的人,必然是玩火*。五胡乱华时期,后赵皇帝石虎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公元337年,石虎杀死了皇帝石弘篡夺了皇位。这位只有*没有人性的皇帝,以占有与发泄*为快乐。他命令官员挨家挨户搜集美女。哪个美女的父亲或丈夫拒绝献出女儿或妻子,则立即被处死。他创下了一次征集三万美女和为征集美女一年杀死三千多人的历史纪录。可以想象,这样的父亲能带出什么样的儿子。长子石宣讨厌二弟石韬宫殿的梁木太长,派人将其刺死,并打算干掉老爸,提前登基。石虎迅速行动,将石宣绑住,拔掉头发,割去舌头,剜去眼睛,砍去手足,纵火烧死,并将其妻妾子女全部处死。从此,他的报应开始了。他的孙子临死的情景,折磨得他寝食难安,一病不起。第二年就死掉了。儿子石世登基33天,被另一个儿子石遵杀掉。石遵登基183天,被另一个儿子石鉴杀掉。石鉴登基103天,又被他的大将冉闵杀掉。后赵建立33年,就这样在血腥中灭亡。

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快乐,必然转化为百倍的痛苦;时间越长,“利率”越高。这是情绪变化的一条规律。

快乐的误用是在他人痛苦的时候表现出欢乐。欢乐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