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页)

[画外音]以上内容就是商鞅在政治领域内实施的变法,我们再来总结一下,废除世卿世禄制,使优秀的社会精英补充进入政权,使政权充满活力,建立军功爵制,打击了世袭的贵族,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实行连坐制,把全国的老百姓编织成一个网络,便于中央集权,综合这些我们可以看到,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之下,商鞅在政治领域内实施的变法,对秦国的发展是有利的,而商鞅变法的核心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政治制度的变法,另一个就是经济制度的变法,那么商鞅在经济制度上,又采取了哪些变法措施呢?

下面我们介绍他经济(改革),商鞅经济制度的改革,主要是两条。第一条,叫废除井田制,重奖耕织富国,就是这一条讲的是富国的办法,怎么让国家富强起来,废井田,要讲废井田我们先介绍什么叫井田,商周进期实行的土地制度,是把这一方土地,比如这一方土地900亩,按照井字形,水井的井,按井字形分为九块,这一块叫一区,这一世是一百亩,中间这一区叫公田,周围这八区叫私田,这私田每一区一百亩,给一户农民来种,然后中间这一区,是由这八户人家共同来耕种,这一区打的粮食全部交给国家,这就是井田制,这个井田制,它有一个毛病,井田制的毛病,在于每一户农民,他家里耕种那个土地,就是那一百亩,这个受很大的限制,为什么商周能实行呢?商周时其这时候的工具不行,生产工具不行,到了为什么商鞅这什时候要变呢?商鞅这时候已经使用了铁器,铁器的使用,生产力提高了,你还叫我种这一百亩地,显然土地不够了。所以这个时候呢,商鞅就实行了一个办法,废井田,他怎么废呢?他是这样的,首先把这个亩扩大,过去的一亩多大呢?一百步,一百步宽,一百步长,这就是一亩地,现在改成是二百四十步是一亩,那这一亩比过去的一亩就大得多了,你同样是一百亩地,比过去的一百亩地多了两倍多,土地多了。

再一个,我减少赋税,第二个我叫奖耕织,男耕女织,那我怎么样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呢?你不能够当兵,但是你种地打的粮食多,你作为一个妇女,你织的绢帛多,只要你的产量高,我也给你奖,奖了以后你也可以升爵,升你的爵位,这又是一条。再一条,强制分家,商鞅变法规定,一个家里边,有两个成年男子的,必须分家,两个成年男子,意味着什么,就是父子两个,或者兄弟两个,必须分家,如果不分,“倍其赋”,就是你的税给你加倍,为什么要分家呢?分家不是增加户数了吗?强迫你分家,只要一家有两个男人,到了成年,必须分成两家,然后我征税的时候,我按户数增加来收税,你这一分家,户数增加了,那么我国家收的税也就增多了,所以这样一来,几年之间国家就富了,那么国富了以后,还有一个问题,国富了怎么强兵呢?

经济制度上第二句话,叫主民客民分业,重奖杀敌强兵。这里我先介绍什么叫主民,什么叫客民,商鞅变法是这样讲的,这个商鞅把原来秦国的农民叫主民。当时秦国你知道,它称霸西戎以后,它的土地面积很大,人口少,而和它相邻的是从晋国分出来的韩、赵、魏三国,这三国呢,人口多,土地少,商鞅就想了一个办法,我怎么能够把韩、赵、魏三国的农民吸引过来,到我秦国来种地,那就想办法,你只要来,我就给你地,而且我给你地,而且我给你房子,三年还不服劳役。这样呢,韩、赵、魏的很多农民,就被吸引到秦国来了,从韩、赵、魏三国到秦国的农民叫做客民,客人的客。主民跟客民不一样,商鞅变法规定的是,主民主要是当兵,客民主要是种地,你想想为什么这样做啊,主民可靠,他是秦国人可靠,打仗肯定很卖力,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当兵容易立功,当兵很简单,当那儿砍一个脑袋回来,就升一级,所以让主民去当兵,让客民去种地,主客民分业。这样一来,就使秦国的士兵主要由秦国的农民组成,而韩、赵、魏三国的人来了以后呢,主要是为他们种地,那么这些当兵的人,怎么让他去杀敌呢?商鞅采取的办法是“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史记集解》引《汉书》,就是杀一个敌人,带回来一个脑袋,回来就升一级。这个办法它实际上是把人性恶的一面给充分调动起来了,所以后来六国人说秦国的军队叫虎狼之师,为什么称它为虎狼之师?秦国的军队一上战场打仗,个个眼都红了,那就像猛兽一样,巴不得多砍几个人头,回去拿着人头报账,一报账就升官,就升爵位,所以这个秦国的士兵打仗的积级性空前提高,甚至于发展到极致的时候,比如说两个秦国的士兵,追一个敌人的士兵,追着追着那个敌人的士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