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4页)

相国,两个人之间有矛盾。这个矛盾是君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经过范睢的一点透,秦昭襄王算是明白了一个道理,权力要在自己手里,不能在相国手里。第二点,魏冉没有提得出来,范睢却提出来一个由秦国统一天下的方针,远交而近攻。这个方针非常正确,秦昭襄王听说以后,不但重用了范睢,而且把太后权力给夺了,把他两个舅舅,宣太后的哥哥和弟弟免了官,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封地,把全部权力收归自己手里。这就是范睢提出了一个核心的观点,对内来说,大大强化了中央集权,对外来说,提出了一个消灭六国的总方针。这个远交近攻意义非常重大,具体怎么操作呢?范睢也提出来了,他说你凭借秦国强大的兵力,首先要挟离秦国最近的韩国和魏国,让这两个国家奉行一个亲秦的路线。再利用韩魏去要挟楚国和赵国,如果秦魏韩结成同盟,那么楚国和赵国就会屈服。等楚国和赵国屈服了,再去要挟齐国。等这几个国家都屈服了,你再集中兵力攻打韩魏,特别是打魏国。所以这个远交近攻,是一个在地缘政治基础上的,操作性非常强的统一中国的方针。第二点呢,远交近攻把军事和外交手段结合起来,利用秦国军事上的强大,然后打外交牌,把军事行动和外交行动有机结合。所以从范睢提出这个方针后,秦昭襄王就按照这个路子走,使秦国统一天下的步伐大大加快。当秦昭襄王去世的时候,秦国对于六国的优势更明显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大趋势,更加不可逆转。但是秦昭襄王也有一个问题,就是他太能活了,做了56年国君,那么对他的儿子来说,是非常难熬的56年。他在位的时间太长,导致他的长子,就是第一个太子熬死了。那么继位的人是谁呢?他还能够有所作为吗?我们下次再讲,谢谢大家。

(注:根据猫头小时候从小人书中积累的史料,范睢和须贾之间还有下文。后来范睢以张禄的名义当上了秦国的相国,随后加大了打击魏国的力度。魏国不支,魏王差遣须贾先生出使秦国,乞罢兵。须贾想要拜见张禄,也就是范睢,但是范睢一直避而不见,把须贾晾在一边,让他又一次陷入出使齐国的尴尬境地。某日,范睢衣衫褴褛的去见须贾,须贾见到范睢大吃一惊,因为他一直以为范睢已经呜呼哀哉了。两人聊起了旧日的事情,不胜感慨。须贾见范睢衣衫单薄,脱下了自己的棉袍披在范睢身上。聊到须贾想见张相国但是屡遭拒绝,范睢说他在相国府有些门路,可以代为引见,于是两人起身前往秦相国府。到了府门口,范睢让须贾稍待,自己进了府门,良久不出。须贾就问门口的卫兵,说刚才进去的那位先生,能不能请他出来一下。卫兵说,那是我家相国。须贾吓得当时就尿裤子了,跪在地上爬进相府。此时,范睢已经升了大堂,须贾头也不敢抬,连呼有罪。范睢说,按照我们之间的恩怨,我本应该杀了你,不过看在你赠袍的面子上,饶你一命,回国去,让魏王把魏齐脑袋捎来,我就不再打魏国了。大概就是这样,后来的事就不知道了。)

07:异人奇缘

[画外音]上一集讲到,由于秦昭襄王在位时间比较长,他的第一个儿子当太子的时候就死掉了,于是太子之位就落到昭襄王第二个儿子安国君身上。安国君就是秦始皇的祖父,也是秦国历史上第三十四位君主。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秦始皇的父亲异人排行居中。按照封建社会立嫡为长的原则,异人不可能当上太子。让人想不到的是,异人最终当上了太子,才有了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那么异人是怎么当上太子的呢?

异人的父亲是安国君,是秦昭襄王的第二个儿子。按规定,第二个儿子没戏,因为是长子继承制。而秦昭襄王这个人高寿,活了76岁,当了56年国君,比汉武帝还长。只不过他不是皇帝,我们说当皇帝最长的,封建社会前期是汉武帝。要论国君,这秦昭襄王也是一个高寿的。但是高寿也有麻烦,把儿子给熬死了。秦昭襄王的儿子一早就立为太子了,但是一直接不了班。太子长期接不了班,很少有长寿的,这是个规律。原因很简单,太子又接不了班,整天没事儿干,声色犬马,肯定死得早。所以,秦昭王四十年的时候,这时候秦昭王60岁,他的长子就被熬死了。死了以后,作为老二的安国君,就捡了个漏,当了太子。所以封建社会的国君,皇帝,很多机会,缘份。就是哥哥不死,弟弟没戏;哥哥死了,弟弟顶上去。这个安国君,是个很关键的人物,他是秦始皇的祖父,祖父很意外,很幸运的当上了太子,对将来他的子孙是很有好处的。异人的父亲安国君很意外的当上了太子,这是异人一生当中,第一个奇缘。

那么他父亲当上太子以后,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