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 (第1/4页)

按�赖恼焦��撸�鐾恋挠兴陌眩�直鹗�22。3厘米,22。5厘米,22。7厘米和23。1厘米,四把尺子都不一样,所以战国时期这个“度”不统一。一个统一的帝国能允许吗?再说量具,量具名称不一样,大小不一样,各国乱七八糟,最后说一说衡,就是称重量的,七国也是各有各的秤,都不一样。度量衡的不统一有两大弊端,第一,交流不方便,再一个,收税不好收,按照什么标准?赋税不公平,所以肯定要统一。一个统一的国家,度量衡都要统一,这样便于交换,便于向国家缴纳赋税,所以,度量衡的统一是必然的。秦国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把度量衡也全部统一了,秦代的尺子,一律都是23。1厘米。这样我们就可以算出来,秦始皇带的剑,七尺长,就可以换算成现在的长度了。度量衡的统一,是经济上必不可少的。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都是为了巩固刚刚诞生的秦帝国,这些措施总的来说是积极的,它对于中国第一个封建的,中央集权的帝国的统一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们这两集讲到了政治制度,文化政策,还有经济措施上,对全国统一做了一些工作。我们还有一些没有讲,比如军事上,在其他方面,秦始皇还采取了什么办法来巩固自己的帝国?请大家继续关注,谢谢。

29:万里长城

[画外音]秦朝作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肇始,在史册上留下了彪炳千秋的厚重笔墨。作为秦朝缔造者的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车同轨,书同文”的大一统文明,因此留下了千古一帝的美誉。然而修建举世瞩目,绵延万里的长城,却给秦始皇带来了毁誉参半的历史评价。有人认为,秦始皇修长城,是为了抵御外敌入侵,保障百姓安居乐业,因此长城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有人认为修长城,反映了秦始皇的暴政,一块块浸有民夫血汗的城砖,就是秦始皇蹂躏百姓的历史印记。民间传说中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就反映了人们对秦王朝暴政的痛恨。而据史书记载,这个给秦始皇后世带来巨大影响的长城,修建的起因其实就是源于一个人的一句话。事实果真如此吗?

秦始皇作了皇帝以后,多次到全国各地巡游,他巡游的目的比较多。公元前215年,他第四次巡游回来,心里很焦急,因为他在等一个人。这一天秦始皇在大殿上等一个他非常信任的方士,叫卢生。秦始皇在等他的长生不老的药。等了很长时间,卢生来了,结果卢生没有带仙药,带的是书。这个书原话叫图录,翻译成今天的意思就是讲符谶,讲预言的书。卢生说,书里面记录了一句很重要的话,这个话秦始皇一听大吃一惊,这句话是“亡秦者胡也”,就是灭亡秦国的是胡。这个消息提供了两点,第一,秦朝要灭亡;第二,灭亡秦朝的是胡。这个胡是什么,卢生没有讲。这句话是图录上讲的,所以秦始皇非常失落,也很震惊。他仔细的想了一下,就断定,这个胡指的是胡人。在秦帝国建立以后,胡人指的就是匈奴。《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立即下令,让大将蒙恬上阵,带三十万大军,攻打匈奴。接着又让蒙恬修万里长城,可见这句话对秦始皇影响非常之大。当然现在的历史学家不完全相信秦始皇就因为一句话修建万里长城。但这个长城,据史记记载,就是卢生一句话就修了。那么有没有其他愿意呢?我觉得应当这样看,首先这句话对秦始皇肯定有很大触动。原因很简单,第一,他相信卢生,卢生带来的书上记载的话他深信不疑。秦始皇做了皇帝以后,对图谶,谶语这类的预言很相信。再一个,这句话给他的刺激很大,因为亡不但意味着个体生命的结束,还意味着一个王朝国运的终结,所以秦始皇很震惊。但是这并不是秦始皇决定攻击匈奴,修建长城的唯一原因。秦始皇派蒙恬带三十万大军攻击匈奴,修建长城,还有其他原因,就是匈奴对秦的威胁。匈奴是春秋战国以来,一直到汉朝,我们汉民族,农业民族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史记。匈奴列传》记载,这个民族“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士力能毋弓,尽为甲骑”。说匈奴人的小孩,骑在羊背上就开始学射箭,再大一点儿,就开始打猎了,成人以后,个个都是射术精奇。所以,匈奴人作为一个游牧民族,他的生存环境决定了他善于骑马射箭,对农耕民族来说威胁很大。战国时期,北方和匈奴接壤的三个国家,秦国,赵国,燕国都受到匈奴的威胁,所以三国都在和匈奴接壤的地方修建作了长城。秦始皇兼并六国的过程中间,赵国和燕国自身难保,顾不上防备匈奴了。而秦国只顾兼并六国,也顾不得防备匈奴,所以,当秦统一六国的时候,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