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 (第1/4页)

开皇位继承人,那么谁来领导这个庞大而又新生的国家呢?有一个人开始动脑子了,此人就是赵高。上一集讲到赵高把如意算盘打到了胡亥身上,在赵高似是而非的歪理面前,他终于被拖下了水,然而赵高知道拿下胡亥,事情只成功了一半,要想大功告成,还必须将另外一个人拉入阴谋之中,那个人就是丞相李斯。李斯作为丞相,能号令内外臣工,在老皇帝已逝,新皇帝还没有确立之时,他的一言一行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把李斯拉下水呢?赵高又会用什么样的说辞呢?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为您讲述《王立群读史记·秦始皇》之《李斯变节》。

赵高三劝,胡亥投诚,沙丘政变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但这件事要想办成,要想把这个圆圈画圆,少不了李斯。李斯的角色丞相,李斯的地位老臣、重臣,手握大权。李斯如果不同意,议立太子,篡改诏书,这事儿没门,不可能办成。那么赵高将怎么样来做李斯的工作呢?还是老办法——谈话,谈话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赵高不是把李斯杀了,杀了不行,杀了李斯,那人家才以为你这是搞军事政变呢。他必须得让李斯也能够为他服务,而赵高跟李斯的交锋和赵高跟胡亥的交锋,就完全是两码事。胡亥当时的年龄只有21岁,很小,而李斯的年龄不一样。李斯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久经官场。李斯是个重臣、老臣啊,他从上《谏逐客书》,那是秦始皇十年,到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在沙丘病故,李斯主持秦国国政长达27年,将近30年掌握国政,所以这个人可以说是久经官场;还有一个特点,是手里面的权力,他执掌朝政不是一天两天了,所以李斯跟赵高之间的较量不像胡亥,胡亥三个回合就打败了,那么赵高跟李斯要打几个回合呢?大家听我细说。我们先说第一个回合,赵高一上来就单刀直入,因为最简单的方法往往是最有效的方法,所以赵高也不用绕圈子了,上来就说。先皇病故,这是事实吧,遗诏立扶苏为太子,但是遗诏没有发出,皇帝的玉玺在我的手里边,知道的人范围非常小,就那么几个人,只要胡亥、你、我三个人一联手,我们就可以把遗诏改了,另外立胡亥为二世。赵高见到李斯以后,别的都不说,先把一个完整的计划托盘说给李斯,叫李斯表态。李斯怎么说呢?李斯的回答斩钉截铁,他先下了个判断,说你这一番话是亡国之言,这就定了性了——“亡国之言。”这话分量非常重啊,这不是当臣子应该说的话,这等于当头一棒打回去了。当然赵高是有准备的,这一棒子打不死他。赵高一看第一次失败了,第一个回合李斯不吃这一套,还“亡国之言。”好,第二个回合来了,这次来赵高就厉害了,赵高一下子指出来李斯五个不如,就是“五不如”。什么叫“五不如”呢?是拿李斯和蒙恬相比。我们知道,扶苏被贬以后,贬到哪儿去了呢?我们在《焚书坑儒》那一集中讲过,扶苏被贬到长城军团做监军了,长城军团的主帅是蒙恬。然后赵高就拿蒙恬和李斯做了个比较,他说比的结果是,你是五不如。先说第一,你的才能和蒙恬相比怎么样?第二,你的谋略和蒙恬相比怎么样?第三,你的人气,你人心的向背和他相比怎么样?第四,你的功劳和他相比怎么样?第五,你和扶苏的关系,蒙恬和扶苏的关系相比,你怎么样?一连串提了五个方面。李斯一听愣了一下,回答了一句话,他说这五个方面我都赶不上蒙恬。当然,这个话我认为有点过谦,实际上如果拿李斯跟蒙恬相比的话,不是五个不如,因为有两点我们觉得不太好比较。比如说才能,两个人才能谁大谁小?蒙恬有蒙恬的才能,李斯有李斯的才能。再说功劳,蒙恬、李斯各有其功。所以这个才能啊,功劳啊,这不太好比。但是我觉得有三点李斯是比不过蒙恬的,这三点第一是家族,第二是人心,第三是关系,这三点李斯比不上蒙恬。我们可以分开做一点说明。

我们先说家族。蒙恬的家族在秦国已经是干了三代了,秦昭襄王时期,蒙恬的祖父蒙骜已经是昭襄王手下的大将。蒙骜之后是蒙恬的父亲蒙武,那也是秦国的重臣。到了第三代,有蒙恬在外面做将军,他的弟弟蒙毅是秦始皇的正卿,他兄弟两个一文一武,一内一外,那可以说秦国很多做官的人都比不上他们。李斯是单枪匹马到秦国来打天下,所以家族的背景,家族的功劳那跟蒙恬是无法相比的,别说同日而语,不能同年而语,甚至可以说不能同十年而语。人家是一家三代为秦国服务,你才来了多少年?顶多27年。这是第一点不如。再一个,蒙恬、蒙毅我们在历史上只看到他们的功劳,没有看到他们明显的过失。而李斯尽管有功劳,但他有一个重大的过失,就是他首先提出来要焚诗书,促使秦始皇下了焚书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