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 (第1/4页)

,不能当国君,所以他不怕。你要是有可能当,那秦二世就盯上你了,就惦记上你了,那就麻烦了。因为你不能继承君位,那你就没有这种对秦二世的威胁了,所以说话就很随便了。第三点,声望相合。他既然是秦始皇的弟弟,四十来岁,他在老百姓中间口碑好,人气旺,这是有可能的。所以他敢于挺身而出,为蒙恬、蒙毅兄弟说话。秦二世在赵高的怂恿之下杀蒙氏兄弟的时候,李斯是一句话都不讲,惟独子婴敢于劝谏,而且话说得分量很重,可见子婴是一个很耿直的人,敢于说话,敢于坚持正义。在这种情况下,他在老百姓中间有人气,有威望是可以想像得到的。所以,我们大体上可以判断,继位的子婴应当是秦始皇的弟弟,这一说比较可靠,这就解决了我们的第二个问题——子婴是谁。

那剩下来就是第三个问题,子婴怎么把赵高给杀了呢?赵高可是只杀别人,从来不被别人所杀的人啊!子婴怎么杀的他呢?

[画外音]按照赵高的逻辑,他所辅佐的皇帝一定要对自己言听计从,这样才好控制。所以,秦始皇死后,他篡改遗诏,杀扶苏,立胡亥。现在胡亥死了,他肯定会再立一个自己好控制的皇帝,于是子婴继位了。但是,这一次赵高的如意算盘落空了。赵高不但没有控制住子婴,反而被子婴结果了性命。那么,子婴是如何杀的赵高呢?

这过程其实既简单,也复杂。说简单,可以这样讲,就是赵高在秦二世死了以后,自己想当皇帝,但是又不敢当,他就选了秦始皇的弟弟子婴继位,而且把皇帝的帽子,改成秦王。然后,让子婴到一个宫中斋戒五天,五天以后,到祖庙中去接受皇帝的玉玺来正式继位。

于是,子婴就带着他的两个儿子,到那个宫中去斋戒了。到了宫中以后,这个子婴就在琢磨这件事。他跟他的两个儿子商量,还有一个宦官叫韩谈。他说,赵高杀秦二世本来是自己要当皇帝的,但是他不敢。不敢的原因是因为他怕大臣们杀了他,所以他现在立我完全只是一种权宜之计。他叫我到祖庙中间去接受那个玉玺,那就意味着到祖庙里他会杀了我。这是一点。再一个,我听说赵高跟刘邦已经开始暗中勾结了,刘邦已经从陕西的武关打入了关中。赵高跟刘邦开始在秘密地接触,他们两人怎么商量的呢?赵高说我帮助你把秦国给灭掉,然后我来做关中王,关外的我就不要了。这就是他们秘密谈判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子婴就决定要杀赵高了,因为我不杀他,他必杀我。那怎么办呢?他说,赵高叫我斋戒五天到祖庙去,我就不去,我要不去,他一定会来,他只要来,我就有办法把他干掉。子婴就拿定好了主意。

到了第五天头上,五天斋戒完了,该子婴去祖庙的时候,子婴就是不去,铁定主意就是不去。然后,赵高就急了眼啊,派了几拨人马请,请不动,最后赵高亲自来了。赵高一来,子婴就传他入宫,这一入宫,子婴就指使宦官韩谈在自己的宫中把赵高给刺杀了。而且立即下令,对赵高灭三族。就这样,事情很简单地处理完了,就是引诱赵高到他宫中来,然后在宫里把赵高杀了。所以杀赵高,杀得一点悬念都没有。赵高到死都不明白子婴还敢杀他,他万万没想到。

到此为止,沙丘政变的三个重要人物——赵高、胡亥、李斯——每个人都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这里就来了一个问题了,赵高这个人是一个非常善于搞阴谋的人,他把扶苏杀了,把蒙恬、蒙毅杀了,把李斯杀了,把秦二世都杀了,为什么竟然会栽到子婴的手里头呢?这个人是很了不起的,要论搞阴谋诡计,李斯、胡亥都不是他的对手,他怎么会栽到子婴的手里呢?其实原因只有一点,就是他过高地估计了自己,过低地估计了子婴。赵高因为杀扶苏、戮蒙恬、诛李斯、弑胡亥,他觉得自己很了不得了,没有人敢奈何他。他公然能在朝廷大堂之上上演“指鹿为马”的这种游戏,他觉得他非常了不起。所以,他就认为没有人敢奈何他,这是他非常自信的一点。

另一方面,我们来看子婴。子婴这个人为人一向很低调,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公子,既没有政治野心,又没有政治资源,三也没有显露出来过人的才华,一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所以,赵高也就没有把他放在眼里,赵高真正放在眼里、认真对待的人没有一个人能躲得过他的屠刀。我们刚才讲的那些人,只要叫赵高惦记上,那就完了。我们经常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赵高就是天下最大的贼,你只要叫赵高惦记上,那你就肯定跑不了了。但是赵高就是没有惦记上子婴,所以子婴躲过去了,反而把赵高给杀掉了。我们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来,子婴这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