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页)

就在此时,鲁盛义感觉到石洞的前方有一阵风吹来,让他的胡须和汗毛止不住地飘动。孔眼中的光线突然也没了,就像是被风吹灭了似的,整个石洞融入浓浓的墨色。

风不休,声更劲。如此遒劲却又没有起伏间断,一直吹着。风声也越来越大,不再是刚开始的呼呼声,而是变得如同鬼嚎,让人牙碜心慌。渐渐地,整个山洞都回荡起那怪异的风声,就如同许多生锈的刀子在石洞壁上刮擦着。

听着这刮心刮骨般的声响,一股寒意从鲁盛义心里渗出,他的整个胸腹像是被四尖儿的锚钩住,并将那些内脏往外死命地拖。

东晋《养生·外道》(注:有人说是东晋时一个道士所著,也有人说是一个炼丹士所著。其主要讲述的是一些古老的养生之道,分内道和外道两篇,内道主要是说的养息培气储液升精等内部调理之法,外道主要说的是如何抵御外来诱惑影响以及饮食摄取之法。)有云:“人嗜三毒色饮声,色蚀体,饮腐器,声乱魂。”

声音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怪,将鲁盛义绞成一团,并且在不断地收紧,再收紧,让他透不过气来。他大张嘴拼命干呕,恨不得吐出所有器官。这些声音也如同各种尖刺,有冰刺,有烧红的铁刺,有通电的钢刺,有“簧尾蛇”的牙刺,有夏麻芋(注:一种在夏天收获的芋头,比平常芋头要大些,一般有拳头大小。芋头的表面有厚厚的麻衣,撕去麻衣时要注意,麻衣中会有一些软软的毛刺。这些毛刺就和毛毛虫的毛刺一样,身体无汗毛孔的部位碰着没事,有汗毛孔的皮肤碰到了,会又刺痛又瘙痒。这种芋头过去在江浙一带种植较多,产量高。后来因为其口感不好,便渐渐淘汰不再种植了。)上的毛刺,刺入鲁盛义的每一个毛孔,让他寒冷、灼热、痉挛、剧痛、瘙痒。

恍惚中,他丢掉了手中的宽刃刻刀,甩掉肩上的木提箱,抬手试图掩住耳朵,却找不准位置,不是手的问题,是脑袋,他的脑袋已经完全没了知觉。于是他又开始撕扯胸前的衣服,仿佛要把自己的心脏挖出来,都无济于事。

这是炸鬼嚎,取人魂魄的扣子,利用了太湖石巧夺天工的形状来套扣,可以说是“玲珑百窍”中的最高技法。

坎面封口之后,在某处与旋道相接的封闭密室中,对家会用鼓风的器物对坎面的窍口鼓风,风进入石洞的旋道,带动其中的气流,并始终保持在同一个强度和轨迹中。这原理就如同用管子抽水一样,先将水抽出,然后将管子口放到水平面以下,由于重力的不平衡,水会始终保持一个流速从管子中流出。

奇妙的还不止是这点。由于太湖石本身就窍眼玲珑,无数的孔眼同时被风吹响,加上石头的共鸣,就能发出更大的声响,通过旋道的回旋,叠加起来,如此循环,直到被扣子套住的人精神崩溃为止。

曾经有两三个知道这扣子厉害的人,坎面刚合,扣子还没全收的时候,他们就咬断舌根自尽了。

鲁盛义被折磨得大张着嘴干呕,连咬舌的能力都失去了,可他必须死,努力去死,拼命去死。宽刃刻刀已经不知被他丢在旋道的哪个黑暗角落,就算能找到恐怕也没有力量拿起它割破自己的喉咙了。于是他摸索到脚边的木提箱,那里面有可以轻易了却自己生命的东西。

打开木箱的暗屉不需要太用力,只要知道它的穴眼或是档口,可是鲁盛义却费尽了他全身的力气。找到档口,他的手臂也已经完全无力了,只有依靠整个身体的重量压了下去……

声响更大更乱了,这让他觉得自己马上就会被扯碎,恍惚中看到自己身体的碎片在空中飘散。

战三重

鲁恩看到了一个短廊道,其实更像是个画舫形雨亭,说它是廊道是因为它连接着那小楼的前门,是小楼的一个入口。

廊道里铺的是木板地,这是一般园子的廊道不会采用的材料。

鲁恩纵身跨上木板地,疾走五六步,突然止住脚步。身后紧跟的脚步声却一时没有能停下来,多走了一步。木板地面上脚步声更加清晰,鲁恩听出背后的脚步声的确是自己的步法,轻重、速度和自己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最后多走的那一步。就这一步,让鲁恩确定了三件事情:“第一,跟在背后的不是鬼不是妖,而是个人;第二,那人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一直在模仿我的步法,我突然停住,那人收不住,只好多走了一步;第三,这人在渐渐接近我,说明他步伐比较大,应该是身高腿长,弱点在下三路。”

但背后的这个人到底是用什么法子掩住自己身形的?

鲁恩的脚下暗暗使力下踏,动作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