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1/4页)

,从2002年3月到9月的短短6个月内,发达工业国家的股票市场缩水20%,并由此导致了大范围的破产浪潮。

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球公众的信心指数大幅度下降,成为当前全球面临的最严重挑战。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对目前世界发展的方向表示不满,尤其是在美国及其盟国,2002年这种不满意程度更是严重。美国人对其领导者最缺乏信心,表示有信心者只占27%。相反,中国人对政府最有信心,百分比高达90%。

世界经济论坛总干事何塞·菲格雷对调查结果发表评论说,公众信心指数严重下降令人担忧,也是世界面临的最紧迫和严峻的挑战,这显示各个领域的领导者们应努力承担其肩负的责任,重建信心。

本次年会的唯一亮点是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与往年一样,论坛年会对中国问题予以特别关注,并就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步伐、中国经济增长对区域和全球的影响进行探讨和对话,还特别邀请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到场就中国未来发展与有关人士进行对话。

与会代表非常看好中国经济前景。在美国、欧洲、日本及世界各地的经济似乎都不看好的情况下,中国今年、甚至明年将是全球经济复苏的惟一希望。

中国及其13亿人口成为世界经济成长重要引擎的那一天可能“不再那么遥远”。虽然中国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额的比例仍然较小,但它正在迅速发展。美国经济学家吉尔·弗斯勒这样预测道,在未来10到15年间,中国的经济实力很有可能会超过欧洲。

在世界大多数地方经济增长陷于停滞的情况下,中国的大好前景让许多外国公司竞相在中国市场抢占一席之地。2002年中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达527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投资吸收国。

信用卡国际组织维萨(VISA)的首席执行官马尔科姆·威廉姆森表示,他看到中国的“巨大潜力”。信用卡进入中国只有短短几年时间,而且其市场仍然很小。但由于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成功,中国信用卡业务的“分水岭”可能在2007年出现。

尽管专家们对世界其他经济力量的分析忧大于喜,但论坛上大家一致认为中国经济将保持增长和活跃,可能成为未来10年世界经济的增长主力。

中国正形成以大城市为主的多元经…

日本知名管理大师大前研一在2002年11月出版了一本名为《中华联邦的崛起》新书,该书对中国经济极力赞赏,认为目前中国的经济转型是工业革命以来最为重大的全球经济发展,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和美国的多元经济中心相媲美。

放眼当今天下,世界仅有少数几个国家拥有如此众多不同的经济中心。美国是一个具有多经济中心的国家,如美国的波士顿、旧金山和芝加哥等大城市各有特色。大部分亚洲国家实际上都只有一个单一的经济和政治中心,如汉城、雅加达与曼谷,即使日本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主要以东京为主。

中国大陆目前拥有166个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而且各自拥有独特的经济增长潜力。目前已形成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等6大经济圈,大陆的沿海城市经济发达。香港与台湾的企业早在10多年前就已大举进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域和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经济区域。

按照大前研一的说法,目前中国出现了六大经济区域。

珠江三角洲地区:这个地区由深圳、香港、广州和东莞等地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个人电脑集中生产地。深圳正在培育具有国际水准的高技术企业,广州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家电和汽车厂家在那里投资,许多台湾企业整厂迁往东莞,目前大约有4000家台湾企业在东莞投资发展零部件加工等产业。

长江三角洲地区:该地区以中国的金融和商业中心上海为核心,包括江、浙两地的大中城市,聚集了一大批跨国公司,如夏普公司、日本电器公司、日立、京陶、通用公司、IBM、柯达和摩托罗拉等。

京津走廊区:这是一个集产学研为一体的研究机构云集的地区,这个地区的目标是成为世界性的研究与发展中心。北京中关村集中了中国众多的高科技精英人才,被称为中国的“硅谷”。目前,松下、富士通、IBM和微软等跨国公司已经在这里建立了研发中心。

山东地区:这个地区以青岛为中心,在中国出口日本的蔬菜中,有70%是山东省生产的。

福建地区:以福州为中心的这个地区以食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