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页 (第1/2页)

咸阳宫中,秦王父子俩一同查看奏报。 秦王政看完之后摇了摇头: “李牧完了。” 扶苏赞同地颔首。 表面上看,李牧这么做好像是一招精妙的破局之法。秦人着急回乡士气不佳,他们赵人为了分粮一鼓作气,运作得好就能一举奠定胜负。 可实际上,李牧这是在自掘坟墓。他不经过赵王同意就做下分粮的决定,这种操作绝大多数君王都是忍受不了的。 正常来讲,打仗结束了,剩下的粮草当然要收回来,哪有分下去的道理? 粮草多宝贵啊,这可是大争之世顶顶值钱的东西了。 李牧分粮,不仅是蔑视国君的权威,也侵犯到了贵族们的利益。而且在粮食这个东西上头多的是贵族能搞的小手段,好些人还靠它捞钱呢。 不用任何人提醒,王翦和郭开都意识到了现在就是扳倒李牧的最佳时机。 很快,赵国朝堂上就出现了一波人,主动跳出来弹劾李牧。 这群人甚至都不是郭开安排的,郭开只是暗中挑拨了一下,他们就自己站出来了。 他们向赵王迁进言: “李牧打了三个月,寸功未立。依我之见,不如将他撤换下来,派遣赵葱、颜聚接替主将的位置。” 李牧都已经把士气激励起来了,他们觉得接下来随便换一个有本事的将领都能借机打退秦军,也不一定非要李牧上。 先换掉胆敢侵害他们利益的李牧,等仗打完了,反口不认之前分粮的承诺,难道那些庶民还敢有意见不成? 而且现在换将,还能换上他们自己的亲信。这是多好的给己方将领刷军功的机会,退秦的大功劳,错过了着实可惜。 这样一个明眼人都觉得很瞎的提议,得到了赵国朝廷八成官员的力挺。 因为李牧这人实在是不讨朝臣喜欢,他脾气又臭又硬。要不是打仗确实厉害,赵国还用的着他,早把人排挤出去了。 现在其实也没差多少,李牧已经被排挤得常年待在代地抵御匈奴了。 少数一些觉得不妥的朝臣实在是没什么话语权。 有人担忧撤换李牧会导致战事失利,却被怼了回去。郭开的党羽配合那些贵族一起反驳,认定现在局势大好,谁当主将都输不了。 甚至那群推荐赵葱的人还振振有词: “我赵国难道只有李牧一个厉害的将领不成?不给其他将领历练的机会,又如何能培养出能和李牧匹敌的名将?” 可真会做白日梦。 最终,换将的呼声太高,李牧被罢免了职位。 反正大家只是把他撤下来,让他回代地继续守门,又没打算弄死他。 贵族们想想觉得没什么问题,他们一直都是这么干的啊。有事把李牧喊来干活、事情干完了就把人赶走,没毛病。 这一次也是一样的,他们只是习惯性地用完就丢而已。 李牧就这么被强行召回了邯郸,带着浑身黑气去面见赵王。他想劝赵王放他回去继续指挥作战,不要意气用事。 因为是去劝人的,又想起之前邯郸的流言,李牧特意换掉了身上的甲胄兵器,以示自己毫无威胁。 然后,他进宫去了。 贵族们也没觉得有问题,他们等着李牧闹一场之后无功而返,灰溜溜回代地去呢。 结果李牧这一次进宫,压根就没能再出来。 赵国贵族顿时傻了。 不是,王上您还在猜忌李牧叛国呢?这都过去多久了啊! 偷溜成功 赵国贵族简直天崩地裂,差点就要进宫去质问赵王迁你脑子没问题吧?现在赵国就剩这一个保护神了,你搞掉他是想亡国还是怎么的? 不过从宫内悄悄传出来的消息,倒是让大家冷静了下来。 李牧没死,只是被关押起来的。 这就很离谱,因为消息居然是郭开送出来了。 这位出了名的奸相大义凛然地表示,自己不愿意见到良将被处死,于是偷偷将人护了下来。 众所周知,赵王迁一般是不管事的,他也没有自己的心腹。想做什么,都是通过郭开的手,处死李牧也一样。 于是李牧进宫之后,赵王迁就示意郭开把人给宰了,省得他跑去秦国帮着打赵国。 郭开一开始是很心动的,没了李牧他就能稳稳坐着相位,一直等到赵国被灭。而且杀掉李牧还能让军心涣散,赵国战事失利。 可是现在局势不一样了。 这天杀的李牧干什么不好,居然承诺给将士分粮! 他现在声望如日中天的,自己要是把人给宰了,消息传到军营,怕不是要遭遇士兵的哗变? 别忘了,李牧可不是一个人,人家身边也有精心培养出来的副将呢。那些人可没跟李牧一起进宫,而是留在军营里主持大局。 一旦消息传过去,这群人肯定坐不住。 要知道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