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页 (第2/2页)

不太能压得住弟弟妹妹们。否则把盯着大家的活分派给他,扶苏还能空出更多的时间来。 问题不大,有先生们帮他盯着呢。 这天阴嫚整理完了最终版本的七国文字对照字典,交给工匠去制作印刷用的木雕版之后,跑来章台宫玩耍。 她都忙活好久了,连来看父亲的机会都不多。如今终于忙完,她得赶紧过来培养一下感情。 一进门,就看见大兄正在写什么东西。 父亲还在批阅奏折,阴嫚没有贸然打扰。她凑到扶苏身边,小声询问这是在写什么。 扶苏便示意她自己拿旁边写好的纸张去看。 阴嫚拾起来看了一眼,意外地发现这好像是儒家的学说。又换了一张,这张是道家的学说。 一沓手稿总结了诸子百家的许多主张,但是仔细一看,又觉得不太对。好像是删减版,就是从百家学说里挑出有益于大秦的,剩下的全部摒弃。 阴嫚灵光一闪,瞪圆了眼睛: “大兄,你这是杂家的主张啊!” 以前外面都传言,大兄被儒家给忽悠了,以后可能会亲善儒家。可现在看来,分明是杂家。 于我有用者取之,于我无用者弃之。 阴嫚复杂地看了一眼长兄。 昔年孝公广纳贤才,商君自魏国而来,与孝公畅谈了几场。 第一次,商君大谈帝道,即上古尧舜之道。此道脱离实际,早已不适应如今的社会形式,孝公不予理睬。 第二次,商君改谈王道,即周文王仁义治国。此道虽好,却不适合当时的大秦,孝公同样没有采纳。 第三次,商君摸准了孝公的偏好,大谈霸道。以争霸天下为目标,确实引起了孝公的兴趣。 第四次,商君终于提出了成就霸道伟业的方法。二人促膝长谈,商议下了变法图强之路。 因此自孝公以来,大秦走的一向是霸道之路。然而长兄显然不青睐纯粹的霸道,反而更像是王道与霸道的杂糅。 扶苏偏头看了一眼沉浸在奏折中的父亲,秦王政头也没抬,却像是察觉到了儿子的视线那般,摆摆手示意他们自便。 于是扶苏就带着妹妹出去了。 二人在温暖的偏殿中坐下,扶苏拿起那沓写满文字的纸张,慢悠悠地开口: “阴嫚以为,何为天子?” 阴嫚皱起了秀美的眉头。 如果问何为诸侯王,她可以答出很多个模版。譬如春秋五霸那种的,各有各的风格;再譬如最近几代秦王那般,威震天下;亦或者各国中兴之主那样,沉稳强大。 可是天子,她就只想得起来周天子。几百年来周天子都是那副弱小可怜又无助的模样,着实没什么优秀案例可谈。 再往前西周的天子,那太远了。记载稀少,基本不可考,大家写下来的多也是以讹传讹,充满了自己的想象。 阴嫚意识到了什么: “当秦王,和当大秦天子,其实是不一样的,对不对?” 扶苏含笑点头: “自然,霸道是商君为大秦独霸天下所作的选择,可治理整个天下,不能只有霸气没有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