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页 (第2/2页)

苏伸手揉揉她脑袋,笑而不语。 周天子搞分封,诸侯王封地自主权太大,天子几乎插不上手。所以他们只能走王道,想霸气都很难霸得起来,因为那得诸侯王肯听你的。 只要有诸侯国的存在,诸子百家就有备胎可选。那到时候可别指望对方修改自己的主张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阴嫚重新拿起那些纸张: “大兄总结这些,是想做什么?拿给父亲看吗?” 父亲好像对法家特别执着,也不知道肯不肯转而走杂家的路子。 扶苏却道: “即便接纳百家学说,也得以法家为根骨地基。各家主张多为空中楼阁,只能作为律法之上的点缀。父亲虽重法家,也没有固执到那个地步。” 阴嫚恍然: “以法治国、兼容百家是吗?也对,便是杂家,也不是必须百家占比一致的,自当有多有少、有轻有重。” 扶苏提醒妹妹: “诸子百家也不是完全不互溶的,商君策中针对农商的改革,便是借鉴了农家的观点。” 年轻人总是想法比较极端,以为所有学派都是独立甚至对立的。其实不然,大家或多或少都有取长补短,只是不像杂家那样明明白白地说出来了而已。 阴嫚仔细回忆父亲很喜欢的韩非先生的主张,随后说: “法依势而行,依时而变,约莫就是这般了。” 随即,她就意识到另一个问题。既然法是需要根据时势变更的,那大秦如今的律法,会不会在一统天下之后就不适用了? 阴嫚的表情凝重起来,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情况就很严峻了。 扶苏将那沓手稿整理好,随口说道: “所以你接下来,又要加班了。” 刚刚结束工作的阴嫚: “啊???” 扶苏微笑: “大秦官学需要合适的书籍作为教材,只学秦律就只能成为底层小吏,无法培养高级官员。为兄需要你去编写教导他们政治素养的书籍,就先按照诸子百家,各编一套吧。” 说着把手稿递过去,示意她以这个为纲领来编。 “我大秦可是十分包容的,所以每一家都是可选的选修科目。不喜欢法家不要紧,学完基础的秦律和必修的法家学说之后,还可以自行选择感兴趣的别派学说(删减版)进行学习。” 至于之后这些人会不会基于删减版再发展出自己的主张,为各家增添更多适合大秦的理论,那就是后话了。 他可没有魔改各家学说,他只是教学的时候只挑了一部分教而已。 相反,那些诸子百家内部的领头人物,倒是很喜欢魔改,提出自己独特的主张。和他们一比,秦国官学简直太安分了。 阴嫚:………… 阴嫚算了一下诸子百家的数量,倒抽一口凉气。 大兄可没有把每一家的学说都做完删减,他只挑了最有名的那几家。但是阴嫚得把每一家的教材都写出来,而且教材的字数还不能太少,不然学两天就学完了像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