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页 (第1/2页)

不敢再耽搁,也赶紧跟着表态。 三家都说了要跟着王上和太子走,剩下的人能怎么办?即便心里不愿意,也不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公然唱反调。 很快,所有人都表示了对官方收购贵族土地的赞同。 扶苏看出了其中有人是勉强答应的,即便他们掩饰得极好。 可见折子里的对策虽然是他们一起商讨出来的,但商讨时也并非所有人都赞同。约莫是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原则,他们胳膊掰不过大腿。 今日会跟着王绾一起来面见秦王政,恐怕也是打着想看秦王否决提议的主意。自己说服不了众人不要紧,只要王上不同意,那一切就好办了。 可惜,王上根本不表态,只让太子替他开口。 偏偏扶苏一向喜欢得寸进尺,明知道某些人是被迫同意的,还要说点讨人嫌的话。 譬如现在: “见众卿都是如此作想,我便放心了。不过想来也是我多虑,建议既是诸位自己出的,总不会还出言驳斥。” 很想自己驳斥自己的文臣极力控制,才没有让脸上的笑容带上勉强之意。 既然都做了决定要讨好君上,那就不能拉着个脸。否则只会叫站队的效果大打折扣,白忙活一场。 所有人都听出了太子是在敲打他们,让他们这些表过态的家族在后续推进这项制度时不仅不能使绊子,还得出面支持。 大秦最显赫的文臣贵族都在这里了,有他们带头,其他人更没底气反抗。 至于武将勋贵,那边不用担心。靠本事打仗挣田的武将家族底气十足,无所谓自家买不买得到田地。 眼看儿子把该说的都说完了,秦王政才迤迤然放下奏折。 他亲切地询问道: “诸位爱卿最近气色不佳,可是身体欠安?回府记得好好休息。来人,为众臣上一盏药柘糖水来。” 爱卿们:我们为什么气色不佳,王上您难道真的不知道吗? 先是被受过太子吓唬的王绾拉着加班讨论对策,后又遭受了太子的亲自盘问。王上倒好,三言两语把太子摘了出去,连做戏斥责儿子两句都舍不得。 麻了。 众人心情复杂地喝掉了稀少又珍贵、据说只供给王上和太子享用的药柘汁,只能自我安慰君上还是很看重他们的。 虽然不会为了安抚他们就做样子说太子两句,但会将太子专供的药柘分他们一份。那可是特意为了太子体弱而从楚地千里迢迢运来咸阳的好东西,旁人见都没见过呢。 自我pua后,臣子们心里气顺了。 李斯之前被蒙毅抢了先,现在赶在头一个开口道: “官府收购田地说起来简单,实际推行时却难免受到掣肘。除非律法明令禁止贵族购买,否则必然有人特意出价更高,引得卖田者为利益所动。” 他们提议的是官府收购,而非官府收回。牵扯到“购”,就不得不考虑一下市场行情、价格浮动等因素了。 官府以什么价格收购,其他人会不会胆大到抬价抢生意,这些都要考虑。 现在可能没有谁胆肥到和秦王政抢地,但以后呢?过个一两百年,换上个不那么硬气的人坐上秦王之位,贵族可不一定会因为畏惧君王就拱手相让了。 所以李斯以法家的心态建议,不如直接从律法上设置条例,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冯去疾赶忙否决: “不可,若卖田者太多,国库又空虚,如何能拿出钱财来购田?” 真以为国库是花不完的啊?你现在规定只能官方回购是高兴了,等官府拿不出钱找谁哭去?有律法摆在那里,别人都不能买,田不就砸手里了? 贵族等着卖钱周转,庶民等着租用田地耕种糊口。结果现在卡在中间不上不下,对社会安定实在是大不利。 秦王政听出了其中的危机,不由得皱眉。 他缓缓摇头: “国库是否空虚,此事难以隐瞒。有心之人若是知晓,再鼓动大量贵族卖田,便能拖垮财政。” 就差明说“这条法律会给六国贵族提供助力”了,反秦人士绝对会抓住机会怂恿有二心的贵族配合他们。从财政上击溃大秦的统治,借此复国。 李斯顿时一惊,慌忙请罪: “是斯考虑不周了!” 蒙毅顺势开口,提出折中的建议: “不如以律法规定凡卖田者,需优先卖与官府。若官府不收,才能由旁人出价。” 如此一来,既保证了官府能优先收购,又不至于逼得官府必须买下。相对起来比较灵活,届时可以根据情况自行决定。 秦王政不置可否,示意儿子去和臣子们辩论。 扶苏便提问: “今庶民有田,为生计所迫卖之。因此前得罪官吏,官吏于是刻意拖延,三月不曾给出答复言明官府是否收购。何解?” 拖了三个月,期间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