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部分 (第1/4页)

“说得简单,你可知道我这红枣羹是要端去给谁的?就冲你刚才那态度,我一定会把此事告诉张管事,也让张管事再教一遍你该怎么做事。我知道三少爷允你近身服侍岑先生,但你得清楚自己的身份,终究是一个丫环,还能因此涨了脾气不成?”

“我……”

岑迟躺在房内床上,从那争吵声中很容易就辨出了小蔷的声音。屋外那争吵的两人似乎离得也不远,所以岑迟也能从那一番争吵声中感觉到呵斥小蔷的那女子语气里色厉内荏的势气,以及小蔷回话的无力感和窘迫。

他心中有个念头浮现,然而当他刚要付出行动,却又在吐了口气后选择放弃,准备起身的动作最后化成了一个翻身,躺在床上的姿势由仰卧变成了侧卧。

也许是躺得久了的缘故,岑迟在刚醒来时,脑子里一片空荡荡,却独独对两天前看见的那一幕记忆深刻。

那所被烟与火吞噬的旧宅,令他此刻的内心隐生疲惫。屋外的争吵在他空洞的心中显得嘈杂而令人嫌恶,而那丫头的无助处境若在平时是定会调动起岑迟地怜惜之情的,然而在此时此刻,岑迟的心却因为她的无助而无端地腾起一片凉薄与冷漠。

倘若师哥就此去了,我想证明的东西,又该证明给谁看?

倘若这暗算的主使是史公,自己却呆在这里,还做了那么多事,岂非可笑至极!

该如何回去见师父……

无助、无奈,谁甚于他!

换了身形侧卧后,岑迟慢慢蜷起身子,他将头埋入柔软的锦被中,幻想着如此就能与世隔绝,外面发生了什么,又与他何干。

然而在这个时候,屋外忽然传来另一种斥责声,让他松开了挤在怀中的锦被。

“吵什么?!不就是洒了一碗红枣羹么?有这吵闹的闲工夫,我想你已经够往大夫人那儿送两趟了。”

这声音,岑迟听得更熟悉,因为那是史信的声音。

而史信话中所说的大夫人,其实并非他的生母。

丞相的正妻为他生了第二个儿子,不幸的是,丞相二子天生呆傻。若是穷苦人家落了这样的孩子,只怕养不了多大,史家倒是衣食无忧,养了一个傻儿子,也不会有谁嫌家里多一张嘴吃饭的。然而这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残疾却是一直不见好,并且随着二少的体格长成大人,这种智商上的缺陷就更加明显了。

大夫人为此没少操心。身为正妻却无法做到妻子的本分,生了这么个残废儿子,并且养儿十余载也无法改变这一情况,在来自外头各种闲话带来的压力,以及来自她自己心里的谴责等等诸多压力之下,大夫人在四年前似也有疯癫之症的初兆。

两年前,大夫人带着史二少在荷花池边散步,却忽然将她的亲生儿子推下池塘,随侍的仆人皆被惊得目瞪口呆,自此,她这种疑似疯癫的病症便确定下来。从那时起,她便在丞相史靖的安排下搬到幽静的兰园角落处的独院住下,如要见儿子一面,必须经过史靖的许可才行。…

但这事儿也奇怪,过着这样近乎被软禁的生活,大夫人却是活得比为史靖生了长子和幼子的其他二位妾室要活得长久。

史靖的长子是由他的宠妾顾氏所生,然而史大少长于武功气力,成年之后拔了武举头筹,之后就一直在为朝廷而守护疆域。他在外与敌人拼杀得忘我,深居史府的生母顾氏却天天在担心,经常受战报中透露的讯息所惊吓。顾氏年不过三十五就逝去了,大抵就是因为这种受惊的情绪积累得太多的缘故。

史三少的生母则本身就体质虚弱,产子之后身体的这种情况就趋于恶化,一年之中有大半时间都在卧床休息。因而在史信出生后,丞相史靖非常注意他的饮食,便是希望他不要承了其生母的那种体质。结果是史信身体健康,但他的母亲终究没能熬过三十二岁,逝去的时日只比史大少的生母顾史迟了一年余。

史家长子和幼子虽然如今都已丧母,但童年的时光都是有母亲陪伴的,他二人对大夫人的感情只是保持在一个尊敬长辈的区域内。

在他们各自的生母离逝后,大夫人也似‘不幸’的疯了。此后,史大少继续镇守边疆,做一名权力有限但比京官要潇洒很多的策马大将。史三少虽然在史府与父亲同住,但与大夫人之间的交集是少之又少的。

而这些细节,在史府似乎不算什么非常紧要的秘密,至少在那些闲客之间,这样的话题讨论得还是有些频繁的。当然,作为外家人,能知道这么多别人家的家事,那也有史信他愿意开口的功劳。

此刻岑迟也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