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部分 (第1/4页)

�偷扔诔沟追狭恕�

除了这两位犯事被罚的御医之外,准确来讲,太医局一共九位御批医师里,还有一位医师也犯了事,但他并未受到任何处罚。

从规章上来讲,太医局御医只能是为皇亲王嗣和朝中大员看诊的,但叶正名在做这些事的同时,还保留了御笔受封之前的一应习惯,为许多京都百姓治疗疑难杂症。…

为此他去过京都很多街巷民舍,医治的病患里甚至还有乞丐,当然这些乞丐被他治好后,大多也振奋起了精神,去谋了份虽然依旧低贱,但能为自己糊口的辛苦工作。

叶正明的这项行为无私利民,然而在太医局里,众人一想到他是专职负责照料二皇子殿下的身体健康的医师,再想到他行出皇宫后,所面对的那些病患的身份,太医局里的众人心中都会禁不住升起一丝复杂情绪。

皇帝知道此事,二皇子也知道此事,在京都述职四年以上的官员里,也有不少人知道此事,因为此事是叶正名在领受御用医师官位头衔之前,就已经做得非常多的事。

所有病患在医者眼里都是一样的,他们只是生病了的人,不能接受治疗很可能就只会是病重身死的结果。即便是权倾天下的皇帝,他的权力也不能直接让这些陷入生命困境里的人们康复。但是叶正名的病患群里,二皇子当然与那些贵贱不一的京都居民不同,是连想象一下的摆在同一平线上,也是不可能的。

二皇子依赖和喜欢叶正名的医术手段,皇帝也相信叶正名的医德,那些知道叶正名这些违背常规的事的官员,也十分默契的几乎一致的不谈此事。事态发展成这样,除了因为皇帝曾为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隐晦的警告过他们,不要随口闲聊宣扬此事,也因为叶正名以非御医之身份,去过他们许多人府上帮过他们。

一些生活里常见,而且容易反复弭患的疑难杂症,在一名医术精湛的御医诊断后,都能极快的得到有效治疗。病体康复是所有病患都希望看到的治疗结果,而缩短病愈时间和降低服药周期,是叶正名带给这些病患的另外一种福音。

京都居民都知道这座都城里,有一个厉害的郎中,他似乎能力有限,对于一些重症疾患没什么办法,但他同时又是能力非凡的,那些名医不屑于亲手诊断,但又时常烦扰寻常百姓的病痛,只要他出手,绝对是药到病除。

在只过普通生活的百姓心里,某些要命的大病降临于身时,他们当中有不少人会悲观的认为,这是劫数,而非疾病,能否治好都是飘渺的盼求。在近乎无望的结果和漫长地服药以及忍受病痛折磨这些困扰面前,放弃治疗重症的百姓还是有不少的。

烦扰京中百姓的还是那些小病杂病,对此他们的需求也是最大的,偏偏这些病症不怎么受某些名医的重视,轻纵于诊治。在这个大环境下,叶正名的行医施药,让他在那些身份地位不高的病患心里,镀上了一层医圣的光辉。

然而提及叶正名真正的身份地位,这些心中对他存着最实诚敬意与感激的病患则是非常无知的。他们只知道京都有个不太被名医们推举,但在他们心中无比尊敬的‘医圣’叶相,却不太熟悉太医局里有个同受二皇子和皇帝器重的御医叶正名,当然不能考虑到这二人的家似乎是近邻,根本不知道这两人实是一人。

这除了皇帝那边封口极严,还因为叶正名自己心里也很清楚。

他不求名望,他只喜欢看到病患康复后健康的气色,以及关心病患的一些人欣然的神情。他也不缺钱,虽然祖上已经放弃逾百年的经商历史,他的个人生活也朴素非常,但他祖上的部分底蕴还在。他以及他的后代三世全都只吃饭睡觉不干活,这些虽然只是昔日叶家一小部分家底的存积,也足够他们生活得滋润。…

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的是什么,他不会为了自己不想要的,而失去拥有想要的东西的机会。所以他这边的口风也把得极严,治病不留名,一定要留的话,留的也是老早就弃用的一个名字。

可正是因此,他在民间的口碑德行反而在愈积愈厚,只需要一个突破口,就会全面爆发。而这次全体官员自审事件,正是造就了这个突破口。

许多从未想过医圣那种身份的普通百姓,几乎在那个消息传出到民众间时,同一时刻记住了‘叶相等于叶正名,即等于御医’这件事。它就像吃饭之前需要拿筷子那么简单的逻辑,也是那般的深入到记忆里。而且,只怕是叶正名此后一二十年不再行医,那些受过他恩行医治的人也还得记他个一二十年。

但这一结果不是叶正名想看到的,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